UID67796
注册时间2010-3-10
最后登录2024-12-14
威望1 点
好评度1 点
金钱893486 金币

少尉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2 0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十九世纪初,一个美国商人想从英国进口一批钢琴,但头次进货需要进多少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进多了,占压资金有库存;进少了,运费不合算,旺销断货也有损失。于是他做了一个粗陋的“匡算”调查!当时美国大概有2000万个家庭,他聘请一个调查公司,在全美各地拜访了15000多户家庭,发现大概有1%的家庭有购买钢琴的实力,那就有2万台市场,再细致调查发现,这些富裕家庭中只有1%的家庭有购买欲望。有了数据支撑,他表现得足够谨慎,在2000台基础上打了个8折,首次进口1500台钢琴。货到后,他迅速批发到美国各地的乐器代理商行,很快销售一空。
这个案例说明,有数据调查的思维习惯,大有用场。我早就学会匡算套路,虽不准,但有数据总比瞎猜强吧,而走访报摊就是简单调查的一个方式。
当时北京大概有3000个报摊,我花了两天工夫,在海淀、朝阳、宣武和西城四个城区,抽访100个报摊样本,发现K杂志铺货率大概有40%,每个报摊平均进5本,半个月卖完。于是得出结论,北京发行量:3000个报摊×40%铺货率×5本/报摊=6000本。
K杂志全国发行,但发行总部在北京,所以在北京的发行推广力度肯定最大,发行量也最大,而其他城市都是代理发行,再加上K杂志是高端财经杂志,只在一线城市动销。所以上海、广州、深圳三座城市的发行量按北京发行量的50%计,其他一线城市按30%计。得出结论,各地发行量:6000本(京) + 1800本×15个(一线城市) + 3000本×3个(上、广、深)= 42000本。再加上订阅、客户邮寄、空港、五星级酒店、高尔夫会所、私人俱乐部等财经杂志的特殊发行渠道,满打满算也就5万本。
好,下一步核准K杂志发行量。北京最大的私人报刊发行公司纸老虎,有好友在里面做副总,我给他挂了个电话:“嗨,哥们,问个事。《财经》是财经类杂志老大,他们发行量有多少?”
“我们没发过《财经》,他们是自己发行,我估计不超过15万。”
嘿,这就对了。财经类杂志老大发行15万,一本新创刊杂志不会超过其1/3,也就是在5万以下。
同样做一件事情,有些人只做到市场调查阶段,有些人能做到核准阶段,但我认为都不够,都没做透。要是真把事情做透,也就成功了。成功真的很难吗?我对自己匡算的数据还不放心,于是搞张假名片,冒充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经理,跑到承接K杂志印刷的北京印刷二厂。见到客户部王经理,递上名片后,我开门见山:“王总,K杂志李总有个新策划,想在每本杂志外面套个贴身塑料膜,提升杂志高端形象。您看我们是否协调一下印刷流程?”
在当时,只有《世界时装之苑》率先采用该策略,我借鉴过来在那时还是比较潮的。王经理觉得确实需要双方在流程上协调,再加上我对印刷工序清楚,大家有共同话题,很快就攀谈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