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8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来自: 山东青岛
原帖由 越来越野 于 2007-5-8 18:42 发表
漂亮,欧式建筑还不错!
德国胶澳总督府始建于1903年,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大楼外表均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料砌成,屋顶覆盖红色筒瓦。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1914年曰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曰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府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 4月总督府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曰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伪政权之“青岛特别市公署 ”、“青岛特别市政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9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这座大楼便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
90年代初,青岛市人民政府根据大楼原貌在其北侧又建一幢新楼,新楼之外形、体量、材料以及装饰均与老楼相同,遂使长条形的“总督府”在经历近90个春秋后,成为一个宏大的方形建筑群。
大楼周围环境的规划设计的十分得体。楼体坐北朝南,楼门前自左向右辐射出6条马路。正南方恰好正对青岛路,并以青岛路为轴线,周围道路呈对称之势。道路两侧原多建有德国高级官员住宅,以及执法机关、洋行、旅馆、饭店等,此外英、法、美、日等国驻青领事馆也设于此,从而使这一带形成了当时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行政中心。
总督府可以说是青岛风雨百年的见证。1996年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督府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