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2|回复: 0

从《无声之辩》谈非虚构写作!着名作家李燕燕受邀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创作讲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列兵

发表于 2020-11-26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2020年11月26日下午,重庆着名作家李燕燕应邀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文学创作讲座,她以新近出版的长篇陈诉文学《无声之辩》的创作过程为重要线索,与该校人文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观点和话题。

  讲座中,李燕燕结合本身的创作实践,提出了“非虚构鼓励跨文体写作”、“一叶知秋见时代”、“好的纪实应当体现社会共识”等非虚构写作观点。她同时夸大,当下现实的中国故事其精彩程度超乎想象,使得“非虚构”足以和“虚构”的小说媲美,其视角和出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时代呼唤作者去寻求去开辟去创新,这一切都使得非虚构写作无论在题材选取、采访过程、视角观点、布局手法、文本语言等方面,都有了更多思考探索的空间和对文体边缘的试探。

  90分钟的时间里,李燕燕重点与大家分享了生存与非虚构写作、题材与非虚构写作、出现方式与非虚构写作等3个话题。关于生存与非虚构写作,李燕燕以为,好的非虚构作品,应当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鲜活生发,摇曳多姿地出现时代风貌、历史事件和民生百态。关于题材与非虚构写作,她以为,非虚构出现的题材可“大”可“小”,实在本没有真正的“小”题材,因为当下生存中的任何题材都与时代相关,与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相关,与人性相关,都不“小”。 关于出现方式与非虚构写作,她以为,非虚构写作最大的使命,就是尽大概地出现生存的“60个面”,“ 我们究竟能看见多少个面?我们所见的真实就一定真实吗?甚至我们的视角,亦有平视、瞻仰、俯视之分。”以是,写作者最需要的是在出现本事上下功夫,“如何出现给读者”是作家的本事,“感受评判”是读者的权利。”
  活动中,李燕燕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评论家李红秀对李燕燕系列非虚构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
编辑:胡丽 审核:郑新

来源:https://www.sohu.com/a/434499176_12001843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