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12400
注册时间2015-1-29
最后登录2021-1-2
威望0 点
好评度2 点
金钱117208 金币

上尉
     
|
娘舅的遗嘱
——纪略一个老红军战士的百年人生
□ 言迪
我的娘舅王桂森,生于清光绪34年(公元1908),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人。
2009年,阳春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享年102岁的娘舅躺在自己床上,脸上带着微笑,轻声柔和地说了四个字:“多食鳗鱼”。随之闭上眼睛。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心里感到隐隐的疼痛,眼睛也跟着湿润起来。是年正月,我到娘舅家拜年时,还亲眼看见他拿着放大镜,在自己房间默默地阅读《隋唐演义》。时隔两个月,无病无灾的,他就跟我们永别了,真是验证了一句老话:人固有一死,草木在一春。
不论怎么讲,娘舅活到这个年纪,也是老寿星了。在为娘舅守灵的那几天,我脑子里时常愰动着他死前一、两年的影子。他瘦高的个儿,戴副银边老花眼镜,嘴里镶着白白的假牙,鬓白的胡须足有10厘米长。虽然耳朵有点背,但说起话来一字一顿,很有条理,每天他还能用放大镜翻看两、三个小时的古典小说,偶偶也看看电视。看上去,他就是80多岁的样子。如果与他初次见面,根本没有人能够猜出他的实际年龄。
少年时的我,每当到娘舅家里,他都会讲些故事给我听。他爱讲薛仁贵、薛丁山父子的英雄壮举和情感传奇;也讲过他自己曾经在汀江河畔先后救过3条人命的人生经历。有时他会有声有色地跟我说说有关修身养性的古今趣事。记得有一次,他还有点神秘地对我说:“我从不抽烟,也很少喝酒。在饮食方面,最大的嗜好就是吃鳗鱼,炖汤吃,炸了吃,烤着吃。” 还有一回,当他讲到苏区时期的故事,我十分天真地对他说:“若红军长征时您不生病,现在就象杨成武一样,当上共和国的大将军啰!”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心情十分沉重地说:“我那有这个命,说不定在长征半路上我就死了。”
说起来,娘舅自身确实也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年幼时,他读过五年私塾,是个知书达礼的好苗子。16岁起,他在一家纸槽坊当了做纸工人兼管帐先生。苏区时期,他刚20出头,便报名参加了红军,因能识文断字,就在汀连县苏维埃政府当了文书。红军即将长征时,他突患疟疾(打摆子)病,于是被组织动员回家养病。病好后,红军大部队已经转移,原苏区政府则被国民党占领。为了躲开国民党捕杀红军余留人员,他又隐名埋姓,在汀江沿岸打鱼为生。因为生活不安定,他35岁时也未能成家,后经人介绍促合,36岁才与我舅妈达成合同婚姻,并在舅妈家附近租田耕种,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家分到了土地,由此走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落实政策时,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他被定为“五老”人员,定期享受国家的养老有关补助。95岁的时候,他还赶着鸭子到溪边放养……
娘舅生有三男三女,舅妈早他30年就去世了。他一家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他整整过了15个年头。他的晚年,政府关照,儿孙孝敬,丰衣足食,身体健康,老颜照镜,的确是一个有福之人。为此,他95岁起,常常有人到他家去,向他讨教有关健康长寿的秘诀。他不是默不作声摇摇头,就是说一些圣人贤士的经典名句,以示作答。诸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等等。
我也曾经多次酝酿过娘舅生前健康长寿的原因,但总是不得其解。甚至还向我娘、表哥、表嫂他们咨询,娘舅是否吃过什么灵丹妙药?得到的回答非常的肯定“没有”。
娘舅离开人世半年多了。“冬至”这日早上,忽然接到表侄子的电话,说表兄、表嫂要他挂电话给我,让我务必今天和姑婆(我娘)一起到他们家去吃午饭,并强调说,这是我娘舅临终前嘱咐过的。
中午十二点,我与娘坐上了表兄家的饭桌。一起就坐的,除了表兄一家大小外,还有两位养殖鳗鱼的业主。表兄热情洋溢地向我介绍说:“他们两位是专门为你老舅生前常年提供鳗鱼的老板,亦是我们家的老朋友啦!”
主人和宾客围满了大大的圆桌。我用双眼偷偷地扫描,心里确认总共16人。桌上的菜十分丰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鳗鱼为主料的3道菜:清炖鳗鱼段、枸杞鳗鱼汤和淀粉炸鳗鱼片。一桌人边吃边聊,聊得最多的话题便是娘舅和鳗鱼。大家一致认同一个道理:“娘舅健康长寿与他平时爱吃常吃多吃鳗鱼有密切的关系。”
表侄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餐桌上,他最为活跃,不是频频给大家挟菜敬酒,就是手舞足蹈地讲他小时候,娘舅多么地喜欢和他坐在一起共吃鳗鱼。
午餐接近尾声,年纪60余岁的表兄不声不响地离开餐桌,走进了卧室。没多久,他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回到餐厅。刚坐下,就一边从信封中取出一张字条,一边情不自禁地对大家说:“诸位有所不知,我爸临终时只要我一人守着,他除了说‘多食鳗鱼’四字以外,也没有吩咐其他事情,前几天我整理他的遗物时,无意中在《隋唐演义》那本书中发现了这个信封,里面仅装了这张字条,打开看后,我总觉得这就是他的遗嘱……”
表侄性格比较豪放急躁,表兄的话尚未说完,他就从他爸手中抢过那张字条,随后就十分流利地唸了起来:“吾生于清光绪34年(农历戊申年)冬至日,至今已虚度光阴102年,一生只与国民党结下怨仇。为人在世,吾主张‘勤劳朴实、慈悲为怀、助人为乐、顺天行道’。多有亲邻好友与我探讨健康长寿之道,自知才识肤浅,不敢狂言,请多海涵。若在饮食方面,则有点滴体会:吾年青时,曾在一位老中医那讨得口诀:‘多食鳗鱼,有助康寿’。为此吾对鳗鱼情有独钟,结缘近达80载,平生食下的鳗鱼难计其数,若折成当今的人民币非低于30万元。我能活到这把年纪,正好验证老中医所言无疑。所以,吾建议诸君多食鳗鱼。吾别无所求,对诸君的厚爱,深表谢意!已丑年已巳月已酉日缄笔”。
听完娘舅的遗嘱,饭桌上的人无不恍然大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娘舅与鳗鱼的话题更加热闹起来。几个年青一点的,倒汤的倒汤,挟菜的挟菜,将桌上剩下的3道鳗鱼菜吃得精光。
回家的路上,我沉思着,总感觉娘舅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起来……
注:本文发表于2014年《长汀文史资料》,作者:李福林(言迪)
(作者通信地址:长汀县地方志编委办 电话:13459790017)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