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24 08: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梅州来自: 广东梅州
客家饮食文学与祭祀
《平安戏》:杜潘芳格作品
年年都系太平年,年年都做平安戏,
就晓得顺从介平安人,就晓得忍耐介平安人,
围着戏棚下,看平安戏。
该系汝兜侪肯佢做介呵!
尽多尽多介平安人,情愿囓菜餔根,
食甘蔗含李仔咸。
保持一条佢介老命,看,平安戏。
平安戏是客家人农村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重要休憩活动。每年的第二期稲子秋收后,大约在农历八月半(国历十月十五日左右),客家人都会有做「平安戏」的传统习俗。
传说这个由来,是为了答谢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所致,故平安戏除了有祭祀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的风俗外,就是要有戏班演戏酬谢神明一年来的守护与保佑,并祈求来年也能「风调雨顺,国泰平安」。这种藉由戏剧,向神明祈福每年都能平平安安渡过的民俗,称之「做平安戏」。所以作者才会说
年年都系太平年,年年都做平安戏,
但是作者在书写这首诗时,正逢日治时代日本皇民化运动当头,在台湾许多百姓,不得不屈就现实的环境,当起日本的顺民,忍受日人的宰制才能享有平安宁静且较为舒服的生活。可是,这种被视作出卖民族「汉奸」的行为,却为一般爱国的台湾人所不耻,所以作者用一种反讽的手法写着:
就晓得顺从介平安人,就晓得忍耐的平安人,
围着戏棚下,看平安戏。
该系汝兜侪肯佢做介呵!
尤其是作者那句「该系汝兜侪肯佢做介呵!」,感慨表示若干人,为了能求得平顺的日子,能围着戏棚看平安戏;心甘情愿出卖自己,出卖国家民族。
尽多尽多介平安人,情愿囓菜餔根,
食甘蔗含李仔咸。
保持一条佢介老命,看,平安戏。
然而,大部份的台湾客家人并不如此,宁可过着啃萝卜根,心甘情愿啃甘蔗含李仔咸这贫苦的日子,保持着打不死蟑螂的一条老命,也不愿向环境妥协,用这精神与心情来看平安戏。这是作者用正反两面对比的写法,以增加诗中强大的张力与可看性。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看平安戏,可是真是一样平安戏两样情啊!所以,有人把它当政治诗看。因为作者写得是殖民地底下两种客家人的百态。顺民可以围在戏棚下看戏,代表阶级较高,看戏坐的位置较前面。另一种客家人虽然过着困苦的日子,但是仍维持着「保持一条佢介老命」的硬颈精神,也能看平安戏。诗中所提「囓菜餔根」和「食甘蔗含李仔咸」这两种食物,是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的庶民作物,也是当时客家贫民的食物符码。特别是李仔咸,虽是现代人的零嘴,可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中所种的李子成熟,摘下经腌盐、腌糖粗略处理后,没钱买菜便可酌饭吃。让人见识到客家人的饮食在粗野中,充满着生命力的韧性。
现代人做的平安戏,祭品可丰盛得很呢,除了三牲大礼外,还有红粄、米糕等各式糕点以及水果。总之,在客家人的观念中,越丰富代表越有诚心,神就会越喜悦,保佑就越加码啰!在这富庶的年代里,真是可谓拿人的心理需求投射在神上面,这也可说是maslow中所说的借着饮食的基本需求满足后,才能提升到自尊、自信,乃至于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参考书目:
黄恒秋着《台湾客家文学史概论》台北:客家台湾文史工作室,1998年。
刘还月着《台湾客家风土志》台北:常民文化,1999年。
【文/廖纯瑜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研二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