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73
注册时间2005-10-24
最后登录2022-3-7
威望32 点
好评度90 点
金钱101969 金币

少校
   
|
发表于 2013-9-12 2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来自: 广东深圳
前言
东山魁夷身上闪耀的光芒,是月下银树般的。晶莹澄澈,如山泉,在黑夜山中汩汩奔流。
温暖的小岛,兼具山海脾性的日本,国民性情在精巧之中锻造。面对如此小巧的文化母体,当他们表现出对来自唐土文化的极度珍惜的时候,我们毫不诧异。从未遭受强力割裂的文化脉络,在西学东渐的狂潮中,体现出了强有力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脉络完整而又清晰的文化,仍然精细,仍旧是大唐式的自信与优雅。稍稍不同之处,便是唐风之中徐徐吹拂的柔美,这是彬彬有礼的日本人自己的理解与改造。
东山魁夷的作品无疑是优雅的,纤尘不染,孤独冷寂,东方人独有的敏感与细腻,在他的画中,频频呈现。他也曾在西式画学飓风中摇摆不定,绝望彷徨裹挟一叶扁舟。但是,在东西文化双管齐下熏陶下的东山魁夷,最终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血管中血液流动的声音,一种无法言说的多样多方——西面大陆的大唐,太平洋另一端的欧美,更多的是日本人独特的纤细精致,温文尔雅。 他在异国邂逅了故乡之景,幡然顿悟,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鲜明个性,令他的画笔愈发坚定起来。
捉住文脉,便理通了精神,理通了精神,便能在精神王国可爱可敬地倔强起来。
遥念鉴真东渡前的大唐,红叶灼灼,樱花簇簇,那时的长安。再默默地展望中国大陆,百年后的大唐。
官鸿 2013年9月12日整理 于深圳百草园
一
“天目”不开,行万里路亦未必奏功。漫无目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走,远不如精骛八级的思接虑凝,寂寂然中,深入精微,自如取舍。丝竹绝响,泉石都无,反将想象力激越到无尽虚空。神游到淋漓处,肩背仿佛猛然豁开,齐崭崭,如钢刀般的鹰羽铺将开来,遂遨游于无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微不足道之物,若以精微之心视之,皆完整庄严,令人肃然。“尽精微,致广博”,古人每每于精微之处用心,无数可读可品之精微,宏大为广袤无垠的境界,其广大博朗,与造化之大,大抵相当。
古人在文字中玩味出精微,在造化与笔墨中咂啖出精微,灵与肉,内与外,气理流转之间,若离若即间,有意无意间,自有一番精博世界。
此种精微,与西方绘画中科学研究式的精微迥异,为物所圄,身心饱受牢笼之苦,便不自由,便无乐趣。时下画坛竟奇炫巧之风炽盛,识者自当猛醒。
读《面对风景的思考》 2013年3月18日 于深圳百草园
二
某时心境与某处偶然呈现的风景,是极为难得的邂逅,千载难逢的机缘。时隐时现,时有时无的神性,深藏于人之内心。短暂的灵醒,难得的风景,皆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机缘巧合。
籍机缘而生发出的精神产品是珍稀的。
“艺术家一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旅行,故乡却很难随时随地发现,很难随时随地邂逅。”异地他乡邂逅故乡之景,其实邂逅的是精神安顿之终极归宿,在此安顿,在此生发,在此疗伤,在此自足,并乐此不疲。
读川端康成评东山魁夷《美丽的地图》 2013年5月23日 于深圳百草园
三
回忆录,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反刍,黑暗之中的一小片亮光。循着微光,摸索忘却的来路。
深谙造化神秀之奥妙者,亦通晓造化之性灵。知无常,知永恒,知谦卑。骄狂粗鄙者,皆因本源闭塞,耳目蒙蔽,不能视听,不知山水之真谛所在。
楠下仰视,秋叶青青。冬阳照叶,筛落繁荫。
读川端康成评东山魁夷《与风景对话》 2013年5月23日 于深圳百草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