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6170
注册时间2013-7-13
最后登录2014-7-26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1357 金币

军士长
 
|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7 15: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让我们看看项羽这些暴行对天下对历史都造成了什么恶果吧!
第一:千古名城咸阳被毁,关中人口锐减。若不是汉朝后来依旧定都咸阳(汉称长安),又花了好些年恢复元气,我们如今的古都西安早已不复存在。
第二:从远古世代相传而来的大族嬴氏从此绝灭,中国历史中再无“嬴”姓之人。
第三:秦始皇耗尽天下之力营造的三百宫室,包括尚未完工的人类建筑史奇迹阿房宫在内,全数被焚毁。(从“大火三月不灭”来看,项羽应是抢完一个烧掉一个,所以大火才足足持续了三个月)若是这些鬼斧神工气势磅礴的宫殿还在,“世界七大奇迹”恐怕还要再加上一个才行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中国的古迹大多是前代大兴土,后代烧前代,后代复兴土,代代烧代代——总之不管谁当家,都是老百姓受苦,正如元曲作家张养浩所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中国绚烂的先秦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秦始皇将民间的诗书毁于一炬后,除了少数得以私藏起来,大部分书籍都保存在咸阳城的府库中。这些珍贵的典籍孤本,方得幸存,却又被项羽粗野的一把火烧光,从而导致无数杰出学者的毕生心血、千百年的学术文化结晶在这场大浩劫中毁于一旦。
大量原书没了,只靠少量民间手抄本及口头流传,错乱和遗漏不可避免,于是,《书经》出现了两种本子,《诗经》有三种,齐地流传的《论语》与鲁地不同,《春秋》有数家之多,其他的典籍更混乱。
于是,儒家只剩孔、孟、荀三个孤点,道家经典源流面临拷问,墨家的严密集团不知所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人们皆已不知其为谁何。偌大一部提倡诚信的中华文明,其自身的可信之处,竟然所剩无几,历史学家们只能靠近二十多年的出土竹帛,苦苦为项羽的一念之恶擦屁股。
这样看,秦始皇、李斯、项羽、范增真是中国文化史的大罪人。
不只是他们,萧何也有罪,他本来是有机会避免这场文化浩劫的,但不知是出于何种想法,萧何在项羽来之前,在咸阳府库中救出的,都只是户口、钱粮这些行政方面的基本资料,却把那些珍贵的文化资料,通通丢在一旁。看来历代的统治者,在乱世中通通都是鼠目寸光,这是他们历史的局限性。(即便到了近现代,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譬如说文革。)
以上这些暴行都是正史的记载,在野史记载中,项羽还盗了秦始皇的墓,据如今流行的盗墓小说中说,后世的盗墓贼们都把项羽当作祖师爷来拜。
这些野史中说,项羽入城后,左找右找找不到秦国的传国玉玺,于是找刘季来问,刘季早在受降子婴时已得到了这块宝贝,但他不肯给项羽,于是欺骗项羽说玉玺在秦始皇陵中,于是项羽带了几万兵明目张胆的去盗墓,始皇陵中虽有无数机关,但挡不住项羽手下人多,结果大军硬闯进去盗走其中无数国家宝藏,这些珍宝全被项羽运回了彭城老家。独独一件,那块最重要的传国玉玺仍是没找着。
当然,这些野史是做不得准的,据现代考古发现,秦始皇陵的地宫还完好无恙着呢,所以历史学家们估计,项羽盗掘的应该只是皇陵地宫以上的外围建筑。
最后一个问题,那传国玉玺究竟是何方宝物,竟然让项羽刘季两位大人如此垂涎呢?
这块玉玺其实就是价值连城的天下至宝和氏璧,当年秦昭襄王想用15座城向赵王换都没成,直到嬴政灭掉赵国后才得手,之后,秦始皇命李斯用篆体字,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上,将其制成传国玉玺,表明秦王朝乃天命所归。
综上所述,传国玉玺不但价值连城,而且与周九鼎一样是代表天下传承的国家重宝,具有无比非凡的政治意义,
所以,刘季什么都可以让给项羽,独独此宝不行,因为那是他的命根子,日后号召天下,就靠它了,怎能轻易交出。
此物最终在刘季的手中传承下去,成为了后来的大汉传国玉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