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3741
注册时间2012-6-18
最后登录2016-11-26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6056 金币

下士
 
|
发表于 2012-6-19 16: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处世秘方:“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弟子规】言: 说话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意思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因言多必失。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若是说话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不说为妙。 所谓“词,达而已矣”,是指说话表明其意就可以了,切莫多言,否则,言多必失。太多话往往是惹祸的根源,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确实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滔滔不绝,人很多话还没有思考清楚就说出口,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正如人们常说的:“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夫子曾说:“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所以言语也要谨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有时人多口杂,很多话经不同的人传来传去,添油加醋,到最后就变质了,因此,我们最好少说人的是非。花言巧语、不切实际的言语坚决不说,因“舌动是非生”,即使本无心搬弄是非,是非却由他人的口耳相传,而在空气中沉沉浮浮泛滥,成为恶语流言,造成他人的伤害,甚至引发悲剧。 正如《英雄记》记载:曹操与刘备曾说了一些机密的话,但刘备却把它泄露给了袁绍,袁绍就知道了曹操有夺取国家政权的图谋。曹操知道后,后悔得自己咬自己的舌头,直致咬破流出血来,以自己的失言告诫后世。 俗语有云:“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与人接触会有是非产生,就是因为话多,所以待人处事要少言、慎行。在讲话之前,我们对自己要讲的话有一定的把握,所说的言语才不会引起他人的误解,并且对所说的话能够负责,这样才能在别人心中建立起一种诚信感,加深他人对你的好感,近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易经》里面有提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多数有智慧的人寡言少语,只说重点的言语,废话,闲言不说,而多言语的人必定是少智慧且性情急躁之人。因为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没完没了地讲不停时,则表明他的心很不安,很急躁,没有安全感。假使一个人时时处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就很容易说错话、办错事,得罪于人。这往往是心没有主宰,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所以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心静下来,就使思维清晰,可以清楚地去观察、去体会,就不会很容易出错。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太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就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本来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臣们很伤脑筋,却不好直言上书韩昭侯。有一位叫堂溪公的聪明人,便自告奋勇到韩昭侯寝宫,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壶,价值干金,但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当然不能盛水。”堂溪公又说:“一只瓦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这样,堂溪公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接着说:“一个瓦罐,虽不值几文钱,却可以用来盛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壶,尽管十分贵重,却因它无底,连水都不能装。人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地位尊贵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子们商讨的有关国家机密的话,就好像那只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泄露出去,那他的计谋也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他的才干与谋略就不能好地施展。”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说的话真对,你说的话真对。”自此以后,凡是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事情,韩昭侯都小心保密,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生怕自己晚上在睡梦中说梦话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尤其今日工商业社会,竞争激烈,人人生活忙碌,时间贵如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彼此间说话简单明了,才不会耽误彼此的时问。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抱着一副“笑面虎”的嘴脸,说话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时常用一些假话、甜言蜜语来搪塞他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