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91
注册时间2005-2-13
最后登录2021-9-24
威望5 点
好评度29 点
金钱354182 金币

少校
 
|
发表于 2011-3-7 17: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长汀“十二五”拟建3条省道,可连通瑞金东、石城西南、武平北、会昌南、连城北、上杭北:
长汀拟建3条省道已列入福建“十二五”建设计划--
(1)(石城大由-瑞金日东-)长汀天岭-大同师福-新桥任屋-童坊-连城北团(-永安)公路;
(2)长汀馆前-童坊-南山-涂坊-宣成-上杭回龙公路;
(3)长汀大同-四都-红山-武平大禾-会昌南公路。
目前,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省道205线(宁化-长汀馆前-新桥-大同-汀州-策武-濯田-武平湘店-桃溪-永平-武平)已建成通车;建宁-宁化-长汀河田-连城文亨高速公路、长汀河田-武平(-寻乌)高速公路已列入福建高速公路建设计划。
其中,长汀河田-连城文亨高速公路,长汀南山-三洲-濯田(-红山-大禾-会昌)交战公路已列入长汀县“十二五”开建计划!
武平县2010年已公开提出规划修建长汀-武平(-寻乌或会昌南)铁路!
武平县提出争取规划建设武平至长汀铁路和高速公路、争取尽快规划建设会昌至武平铁路
武平县:科学统筹交通发展格局构建群众满意交通路网
http://www.fjsen.com/a/2010-02/05/content_2868818.htm
东南网2010年2月5日讯: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方式单一,独特的三省交界区位优势无法发挥作用难以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人民群众对交通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仍然很高。近年来,武平县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找准制约交通发展的关键点,科学统筹交通发展格局,倾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路网,推动武平又好又快发展。
一、 科学规划顺民意
武平县把握区位状况,抓住国家加强交通建设的机遇,全面规划,打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交通综合大通道。一是东通道。有永武高速公路和省道309线,已规划列入“十三五”建设计划的漳武高速公路(通过努力协调,十方至城关段提前至“十一五”实施,现正在做前期工作,2010年6月底前可开工建设,可望与永武高速公路同步完成并对接),这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形成了高速公路东出的大通道。规划中的浦建龙梅铁路,使武平尽快通过杭梅铁路经龙厦铁路迅速融入海西铁路网中,融入东南沿海经济区,构架我县东出铁路大通道。二是西通道。有省道309线,规划的漳武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争取尽快规划建设会昌至武平铁路,与龙赣铁路相连,提高客货运载能力,以拓展江西等内陆省份。三是南通道。有国道205线,永武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浦建龙梅铁路,通过这条南北经济铁路大动脉,南通过广州可以连接珠三角经济区,通过杭州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四是北通道。有省道205线,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争取规划建设武平至长汀铁路和高速公路,使武平通过长汀拓展江西等内陆省份。这些高速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将形成一个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联内陆腹地、东出台湾海峡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 安全便捷安民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促便捷。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亿元,完成了永武高速公路,省道205线城关至永平、店下至永平、城关至中山公路,省道309线东留至十方公路,高林公路,桃溪至大禾公路,三角埔至中赤公路,岩前至象洞公路,中山至民主公路,城厢至六甲等干线网络公路的改建工程,完成214条通建制村公路的水泥路面建设,完成13个乡镇客运站和150个建制村简易候车亭建设,完成22个通自然村公路建设,完成13个危桥改造项目建设,完成7条119.502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文明样板路建设。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群众出行更方便快捷,物资运输的时空距离得到缩短。二是完善保障措施保安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在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设中,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形式,以林换路、以矿换路、以水换路、以地换路等多形式的筹资方式,筹集建设和养护费2亿余元,完成214个建制村的水泥路建设,为路面养护提供良好保障。明确安全责任,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加强超限超载治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资质审核检验;完善公路易发事故路段的安全防治、危桥危涵的改造、紧急突发事故抢险救援等方面;强化交通建设和运营精细化管理,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建设,完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确保群众“出行放心、出行满意”。在向社会各界进行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满意度测评活动中,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满意度为100%。
三、 优化路网促发展
一是构建现代运输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城乡、人民共享。二是持续优化路网建设。调整路网结构,构建主干、次干、专业路、村村通,高中低等级配置,车辆择路而行,路网车流密度均匀的路网格局。现境内永武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国道205线、省道205线、省道309线已基本改造完成,古武高速公路武平段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县内公路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完成了通乡镇公路的等级路改造和通建制村公路的水泥路,以及基础网络道路的建设,县境内的次公路网也已基本构成。三是发挥引领县域经济作用。着力解决对区域流通的制约瓶颈,围绕打造闽粤赣边山水园林式生态型中心县域城市和带动中心城镇产业经济发展,加快道路改造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县域的主、次干线公路项目(县道、乡道)、工业园区道路网,依托县域主干网建设培强园区经济,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建设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推进武平建设闽粤赣边界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以及建设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积极支持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引进外资正在建设闽粤赣边物流中心和龙洲商贸城,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跨地区、跨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五是完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逐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和客运零换乘;优化运力结构,引导营运车辆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发展公共客运,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
四、 提升品位创一流
提高道路品位,弘扬交通文化,把历史、文化和景观与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道路的人文品位和文化气息,对每一条公路周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底蕴和特色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挖掘,使公路文化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桥梁。在干线公路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干线公路规划设计中预留景观用地,建设景观设施和具有服务功能的设施,在道路的建设上,将修路与选景相结合,如十方至城关公路两旁,建设十里生态文明长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道路建设时,开展水土保持、环境、林业用地、文物保护、地矿评估等工作,提高农村公路软环境标准,在满足广大农村出行需求的同时,让农民享受愉悦。把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推广应用交通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控制和减少营运车辆的污染排放。
(来源:东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