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91
注册时间2005-2-13
最后登录2021-9-24
威望5 点
好评度29 点
金钱354182 金币

少校
 
|
发表于 2009-11-30 1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革命圣地、中央苏区源头、红色小上海、共和国摇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福建长汀
福建长汀(又名汀州)是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央苏区源头、中央苏区发祥地、中央苏区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摇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革命圣地—红军故乡、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二个最美小城之一、中国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中央苏区唯一设市城市、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央红军红一军团诞生地、中央红军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始点、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苏区首府、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福建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美食名城、世界客家首府-汀州、中国宗教旅游观光城市、中国十大情人节旅游胜地之一。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长汀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长汀又是中央苏区源头、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国红色摇篮、客家摇篮,是中国著名革命圣地,是名扬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客家大本营,是福建最西部的重镇,位于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号称福建西大门,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全县面积3099平方公里,全县人口50万,其中长汀城区人口接近20万人,为福建省第五大县,是当今闽西次中心城市。
长汀县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汀州古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是唐代福建省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他七府构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福建八闽。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长汀县城一直是古代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朝历代的州治、郡治、府治所在。它不仅是以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亘古绵延的唐宋古城、历炼千年的客家首府和原汁原味的中国客家菜之乡。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长汀是一个民风纯朴、山清水秀的古老山城,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依山沿河修筑的唐宋古城墙,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构成了挂壁城池、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客家母亲河——汀江更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山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称誉道:“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作为唐宋古城,悠久的历史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的汀州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宏大壮观的明清两代的汀州试院,气势恢宏的汀州府文庙,雕梁画栋的汀州天后宫,独特罕见的唐宋古井“汀州双阴塔”,以及成片保留下来的唐宋以来形成的传统古街区和民居,还有汀州城隍庙、汀州天后宫、汀州南禅寺、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世界法医鼻祖宋代长汀知县宋慈、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著名大学者纪晓岚和长汀籍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为这座悠悠千年古城增添了浓厚的华厦文化色彩。
长汀是海外闻名的客家首府,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山歌、名扬四海的客家美食、巧夺天工的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引人入胜的客家传统艺术的宝库。
长汀的客家美食中外闻名,被评为“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长汀”的美誉。长汀客家菜具有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自成一体的特点,经国家和省级评定的有6个“中华名小吃”、34个“福建省风味名小吃”、8家餐饮名店。
福建西部的莽莽大山和涓涓泉流,赋予了长汀灵山秀水的美丽风光,有风光独特的汀江龙门;古树苍郁、奇石嶙峋的汀江龙潭;白云飘渺、青松耸翠的卧龙山;烟霞丹照、古寺钟悠的朝斗岩;巧夺天工的奇妙溶洞官坊石峰寨。还有河田的天然温泉,岿龙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等。
尤其是,特殊的革命历程给长汀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朱德总司令评价长汀时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2万多红军将士在长汀英勇牺牲。这块红色的土地锻造出了近40位将军级、省部级领导,杨成武、傅连暲 、黄亚光、何延一、梁国斌、童小鹏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赐予了长汀许多彪炳史册的第一笔:长征二万五千里起始点、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中复村;红军入闽第一仗——长岭寨战斗;红军第一个军团建制——红一军团在长汀成立;中央苏区第一次创设了市级苏维埃政权——汀州市;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中央苏区第一所红军医院——福音医院;红军第一次在长汀统一了军装;红军第一次在长汀发放了军饷;中央苏区第一批国营企业在长汀成立;中央苏区第一支赤卫队——长汀赤卫队。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长汀拥有“省委”旧址(汀州中华基督教堂)、“省苏”旧址(汀州试院)、“省苏”总工会旧址(汀州张家祠)、汀州福音医院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汀州辛耕别墅)、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汀州云骧阁)和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些都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中。同时,长汀被列为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7条。
二、中国唐宋名城-福建长汀
长汀,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掀开了一页页的长汀文明史。他们以蛇为图腾,幸存的"蛇王塑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实物见证。发掘的200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古石器和陶器,诉说了远古的岁月和文明。
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年),汀州设立。从此,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处万山之中,"枕山临溪为城",逐渐形成"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幢深围四面城"的府城特色,成为盛唐至清末时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和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00多年来,风风雨雨,古城依旧,古风犹存。
始建于唐的汀州古城墙,沿汀江而筑,自东向西呈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两旁的山脊筑到山顶,把半个卧龙山圈进了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昔日,远远望去,古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山上;今天,古城墙仅残存1000多米长。
与城墙一样古老的,是城里迄今保存的五座古城门,巍峨壮观。它们的名字是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广储门、宝珠门。广储门就是现在的三元阁,已改造一新,但城门垛上保存的唐代八角基座复盆式柱基,拱门中的唐砖,写着它的岁数。宝珠门,始建于明代,也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格,城门两侧的马槽就显示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长汀古代传统街区沿着汀州古城门延伸。五通街、南大街、半片街等是现存的宋明时代传统街区。街道宽6到8米,路面用河卵石砌成;沿街两侧房屋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店铺密集,作坊林立,一间挨着一间。交叉路口,至今保存的四角风雨亭,在过去既供人避雨,又供夜间挂灯笼以照明,这是古街区的珍贵遗物。穿过古街区,纵横交错的街道,密集的店铺,仍依稀可见当年古城的繁华,其"阑阑繁阜,不减江浙中州"。
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宋代古井"府学阴塔",合称"双阴塔",至今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枯。"八卦龙泉"位于城区开元寺内,井深16米,口径l.72米,上宽下窄,每层用石板砌成八卦形,和地面的塔恰好相反,犹如一座倒置于地底的八卦塔,故称"阴塔"。而城区汀州府学内,一座砖砌圆形古井,井深13.5米,口径11米,井旁立有石碑,碑上题"府学阴塔"4个大字。碑文记载,建造"双阴塔"古井,"以镇文风",意在盼望汀州多出人才。实如古人所愿,古城汀州,地灵人杰,历代英才辈出。
客家人素有耕读传家、尊孔崇儒的垂世风范,因而有客家人的地方,大都建有孔庙,汀州文庙就是实证。城区卧龙山麓的宋代汀州文庙,历经修葺,已恢复旧貌,成为今日古城的一个文化娱乐中心,承传着客家人的重教传统。
与汀州文庙同为古城文化中心见证的汀州试院,今已不复存在,但曾相伴试院几度春秋的两棵唐代古柏,依然挺立博物馆院内,技繁叶茂,度过了千年岁月。
三、世界客家首府-福建长汀
没有客家先民,就没有"客家首府"古汀州的形成。而没有汀江,就不会有客家先民的落脚。这样说并不为过。
汀江源起福建长汀、宁化境内,自北远通南流,穿过闽西流入广东,与梅江汇合成韩江,经潮州奔腾入海。因"天下水皆东",惟此江"独南也";按八卦所示,南方属丁,故名"丁水",后丁水合成"汀"字,而名"汀江"。这是福建四条著名大江之一。
古来汀江流域竹木葱郁,资源富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一块休养生息、世代繁衍的宝地。从晋代开始,成千上万中原汉人——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灾荒,纷纷南迁,定居于汀江流域,垦荒造田,薪火相传,形成中国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尔后,无数客家人又从这里起步,顺着八百里滔滔汀江水不断向外迁移,播衍海内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汀江滋润两岸土地肥美丰腴,养育着一代代客家人。因此,汀江流域成为客家民系的摇篮、天下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祖籍地,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而客家先民的大量涌入,使位于汀江上游的汀州以有"避役百姓三千余户"而置州。客家先民创建了汀州,又带动了汀州的繁荣和发展。汀州成为客家的大本营和"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拓革新的气息。 城中那个客家博物馆,是古城与客家深厚渊源的展现,是客家历史、文化、风情的浓缩。妇女戴的凉笠和穿的大襟衣服、各式围裙、鞋子,儿童围兜,男子传统马褂,新娘的嫁衣、嫁裙等等客家人的传统服饰及各种生活用具独特而别致。
汀州客家母亲园,犹如一艘航船,靠泊在城中江边、母亲间的臂弯里,等待着张帆启航,乘风破浪。
站在"客家母亲"塑像前,望着汀江流水悠悠南去,一首客家山歌,余音袅袅。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长汀就是我梦里千百度寻觅的故土,是客家人共同的根。"
漫步长汀古街区狭长的古街古巷,偶尔会在一些古祠门外,看到一两根竖立的高高石杆,其造型奇特,古色古香。这是客家特有的石龙旗,并非用于悬挂 旗帜的旗杆,而是家族的族表,向世人炫耀着这个家族的功名和荣耀。考取功名者越多,这个家族祠堂门外石龙旗就越多,从中可见客家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重教传统。
汀州古城民风淳朴,汀州人热情好客。不论何方来客,客家人都端茶递烟,留客吃饭喝米酒,盛情款待,一片至诚。"有朋自远2方来,不亦乐乎!"汀州的米酒出了名,但出名的不在酿酒的技艺,不在酒的色香味,也不在喝酒的海量,而是客家人以酒交友的好客之谊。
四、中国革命圣地、红色小上海-福建长汀
一方水土,一座城市,本只是版图上的一个角落,它的名字也仅是一个符号而已,然而一段历史,或是一桩事件,却往往使之永垂青史、光照千秋!长汀,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大山重围中的一座城。
l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岗山出发,转战赣西南、闽西,开创"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3月,红四军首次人闽,经长岭寨战斗,攻占进驻汀州城,使长汀成为继井岗山之后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从此,这座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为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举行了"红色奠基"礼,是我党我军最先起家发家致富的地方,而名列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
——汀州云骥阁,一座始建于宋的古建筑,诞生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
——巷陌深处,汀州辛耕别墅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创建中央苏区的蓝图在此绘制诞生。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设于此,毛泽东、朱德也居住于此,朱德与康克清在此喜结良缘。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列宁装是以灰布上衣、灰布裤子、红领章、红五星军帽、灰布绑腿组成的套装。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的第一套统一的军装,现存于古田会议纪念馆。对于红军在长汀的第一次统一着装,美国著名作家艾格妮丝•史特沫菜在所著《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援引朱德回忆加以描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批正规的红军军装……它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汀州南寨广场,今日长汀体育场,红军在此进行“汀州整编”,诞生了红军第一个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汀州福音医院,一座创办近百年的教会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后迁至“红都”江西瑞金,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瞕是第一位红色医生。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我党我军南昌起义部队伤病员曾在此疗养治病。
——当年,我党自建党以来第一次创建设立设市城市-“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在长汀诞生,汀州市是中央苏区唯独一个设市城市。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省银行、团省委、省邮务管理局等一批省级机构均设于此。长汀由此成为福建苏区的首府,故称“红色闽都”。汀州试院、汀州中华基督教堂、汀州张家祠等旧址,就是“红色闽都”的见证。
——这时,汀州市商店林立,商贸繁荣,财政金融基础雄厚,经济红火,并创办了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等一批中央苏区的骨干企业,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与上海相似,而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老区人民对早期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长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一出发地。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共产国际正式复电同意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日,即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九军团从长汀钟屋村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步。一个红军长征纪念园已经在此兴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长汀这块红土地上至今保留着相当多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其中有汀州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汀州云骧阁、汀州福音医院、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汀州中华基督教堂、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刘少奇旧居)-汀州张家祠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瞿秋白纪念碑这一处全国重点天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一座小城,七件国宝。其革命文化之丰富,恐怕在全国亦不多见,这就是古城长汀一幅壮丽的画卷!
五、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央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长汀
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这位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写中国革命最成功的外国作家,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
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意指国民党中央军光复钟屋村更名)。
钟屋村,距长汀城43公里,是长汀县南大门,当年中央苏区的东大门,现有人口近4000余人。其境内的松毛岭,是东往龙岩、上杭、连城,西通长汀、瑞金、赣州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该村是著名的革命基点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生活和战斗过;在这里进行了中央苏区著名的松毛岭阻击战;红九军团率先从这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1934年秋,为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朱德总司令率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屯重兵于此,执行中革军委保卫中央苏区的命令。
1934年9月1日-3日,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采用运动战,奇袭温坊,歼敌一个旅和一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中央苏区最后一次大胜战。因兴国告急,1934年9月11日,红一军团奉命救援兴国,留下红二十四师归红九军团指挥,继续驻守中复村。
不甘失败的蒋介石撤换了国民党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1934年9月23日,国民党东路军6个师在顾祝同的指挥下,配备飞机大炮向松毛岭发起猛烈进攻。我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3万多人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展开了空前激战,用血肉之躯构铸了七天七夜的悲壮防线,以牺牲万余红军将士的代价,为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
据《长汀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九月,东路军第三纵队指挥李延年,率6个师进攻汀连交界之松毛岭,先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督重兵驻守,防御巩固。至是东路军用飞机大炮猛烈攻打,红军败退。是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正式复电同意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日,红九军团这支刚走下火线的英勇铁军,接中革委命令,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在观寿公祠前召开誓师大会,告别父老乡亲,率先实施战略大转移,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从此,走向抗日救亡前线,走出中国革命新局面。
六、中国红色旅游名城、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名城-福建长汀
长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及山水园林于一体的福建西部旅游区。长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汀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下了大气力,取得可喜的成绩。交通、通讯方便快捷;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国道319线和省道205线与拟建长永泉铁路、建长高速公路在城区交汇,长汀城市经过整治和改造,环境优美、面貌一新;城乡旅游景点的建设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汀县城的长汀宾馆、客家宾馆、烟草大酒店、金仁大酒店设施设备先进,接待能力大大加强。
目前,长汀县的旅游线路主要有:
①历史文化名城游;主要的景点有汀州古城墙、古城门、汀州试院、汀州三元阁、汀州宝珠门、汀州文庙、汀州云骧阁、汀州府城隍庙、汀州天后宫、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汀州唐宋古街、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等;
②客家文化寻根游,主要的景点有:汀州客家博物馆、客家母亲园、中国汀州客家研究中心、汀州河田客家宗祠一条街、客家风情文艺演出、客家美食品尝等;
③革命史迹游,主要景点有:瞿秋白烈士纪念陵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及毛泽东、朱德旧居,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福建省委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中央红色医院旧址,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及刘少奇旧居,汀州老古井旧居,福建省军区旧址,瞿秋白同志被囚处、红军长征第一出发地旧址、红一军团诞生地旧址、中央苏区千里水运红色交通线旧址、“红旗跃过汀江”旧址;
④山水自然景观游,主要景点有:汀江龙门、汀江飘流、卧龙山、朝斗岩、河田温泉、官坊溶洞、归龙山、龙华山、南屏山、东阳山、牛岭、八宝山、平原山、龙藏寨、九曲山庄等自然风景名胜区;
⑤宗教朝圣游,主要景点有:汀州天后宫、汀州南禅寺、汀州府城隍庙、汀州卧龙山金沙寺、汀州朝斗岩寺、水云寺等;
⑥汀州客家美食品尝,长汀是全国著名的美食城,“吃在汀州”早已闻名海内外,主要的客家美食有:白斩河田鸡、烧大块、麒麟脱胎、芋子饺、豆腐饺、酿豆腐、客家米酒、炒米粉、汀州豆腐干、氽猪肉、米粉蒸肉、温水鱼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名城-福建长汀人民淳朴忠厚、热情好客。客家首府汀州敞开胸怀,热忱欢迎海内外客人前来长汀旅游观光、寻根谒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