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穿越时空,一起打开福建的历史之门
古迹遗址,如同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连接过往与现在。在岁月的变迁中,福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2024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泉州召开,恰逢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八闽人文与遗址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让我们一起探访福建古迹遗址,感受穿越时空的厚重与美丽。
01平潭壳丘头遗址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距今7500至3000年,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福建最早的房屋建筑、疑似被拔除中门齿的人骨等一系列考古新发现,如同一块块拼图,为我们拼凑出南岛语族先民的生活场景。
透过一件件出土文物,我们似乎触摸到先民们的史前生活……
壳丘头遗址陶器 图源:文博中国
西营遗址出土人骨 图源:文博中国
代表性动物遗存 图源:文博中国
02闽侯昙石山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州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距今5000-4300年,是典型的贝丘遗址,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也是福建史前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的文化遗物,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5000年前,中原各类文明光彩夺目的同时,福建先民也在昙石山一带创造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石器、骨器、角器、牙器、陶器等大量出现,就是很好的实物证据。
以上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03泉州德化窑遗址
德化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批瓷窑类的世界遗产。德化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输出商品生产的代表性窑址,为研究中国手工业史、陶瓷史、海外交通史、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图源:海丝泉州 文旅之声
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址 图源:德化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德化已然走向“世界陶瓷之都”。人们在德化依旧能触摸到这部“千年瓷史”,感受这份“世界官窑”的千年独家记忆。
德化窑生产的瓷器
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04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城村汉城遗址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占地面积14.6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也是武夷山“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遗址具有南方丘陵地带宫殿建筑的特征,为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城村汉城,又名古粤城、闽越王城,是西汉初年闽越王无诸受封时营建的一座王城。两千多年过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里依然保存着闽越先民的生存遗迹,联系着过去与未来。
汉城城门 肖文凤摄
邱世林摄
图源:中国武夷山
05三明万寿岩遗址
三明万寿岩遗址发现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距今约20万年至3万年。遗址中发现了全国首例、世界罕见的4万年前史前人工石铺地面和大量石器、石核、哺乳动物化石。该考古研究成果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旧石器时代文化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的距今约两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
图源:@三元区岩前镇
福建的古迹遗址远不止这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们既是人类辉煌的往昔,又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
走进一处处古迹遗址,触摸千年前的文化脉搏,我们更加发现,原来福建的历史如此悠久而灿烂,厚重而辉煌。
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见过去、知当下、向未来。
虽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没法穿越时间感受过去,但可以走进空间、走进古迹,感受千年历史的足音。
一起一睹福建古迹的风采吧!你准备去哪里打卡呢?
来源:新福建综合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闽人智慧》、平潭融媒体中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海丝泉州文旅之声、闽北日报、中国武夷山等
编辑:吴妃
审核:刘国军 方婷
监制:陈煜晃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更多《夜读》文章,请持续关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