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展陈在上杭开展
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展陈开展仪式暨座谈会在上杭举行10月29日,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展陈开展仪式暨座谈会在上杭县蛟洋镇举行。闽西南游击战争领导人家属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锦贵,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王盛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德槐,以及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党史专家以及闽西南三年游击区代表等40余人参加开展仪式暨座谈会。
座谈会会场
展陈开展仪式暨座谈会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共上杭县委、上杭县人民政府承办,以此纪念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闽西南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为首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依靠闽西南苏区的有利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在闽西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使闽西南地区成为著名的南方8省15块游击区的最主要区域之一。
双髻山山顶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旧址
1935年冬,闽西南红军游击队转移到上杭双髻山。1936年1月1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双髻山召开第二次会议,作出《关于目前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决议》,发布抗日救国文告,将部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整编为七个支队,建立了三个游击作战军分区司令部统一指挥作战,推动了闽西南游击战争的新发展。双髻山,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的“革命支点”。1937年2月7日,毛泽东在延安听取了方方代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汇报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后,赞扬地对方方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
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陈列室位于上杭县蛟洋镇贵竹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展陈内容主要包括“奠基长征的重要堡垒”“星火燎原的实践典范”“国共合作的光辉篇章”“红旗不倒的革命支点”四个单元。该展陈是上杭县蛟洋镇党委和贵竹村委启动实施闽西南三年游击战遗迹保护和开发项目,它的新建既填补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展陈空白,同时也给革命基点村带来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红色革命基点村贵竹村
贵竹村闽西南三年游击战陈列室
座谈会上,大家共同追忆当年这段游击战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80多年前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是闽西南开展革命战争以来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也是闽西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经受严峻考验并且获得重大胜利的阶段,为闽西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革命和民族精神谱写光辉的篇章。
陈虹同志发言
方方同志儿子方超发言
谭震林同志外甥虞斌发言
领导、嘉宾在贵竹村闽西南三年游击战陈列室前合影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傅长盛
通讯员:林斯乾 杨国鑫
编辑:罗爱萍
检查:林加涛
审核:蔡添高 陈良锦 监制:王仰华总监制:王传龙 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全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无回帖,不论坛,这才是人道。 用好发展好红色资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