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元换150000点赞、22400观看量加“真人”互动!一场直播,华丽数据的背后
应用丰富的智能手机,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直播的兴起。一部手机,一位主播,就能打造一个带货的直播间。然而,随着网络直播的风生水起,“刷量”乱象也是愈演愈烈。所谓“刷量”,其实就是流量造假。当下网络直播带货大火,部分直播间动辄粉丝数百万,销售额数千万乃至上亿,一个个“数字神话”,难道都是真实发生的吗?
直播“刷量”愈演愈烈
华丽数据从何而来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多个包罗“直播涨粉”等字眼的聊天群里,记者看到,有不少声称可以在各大主流平台上提供刷观看、涨粉丝等服务的广告。每一项服务都明码标价,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ab59d5bc7f414712a085c939d760e4e1.jpeg
一名刷量职员告诉记者,恣意时间、恣意观看人次都可以刷,还可以有真人互动。为了一验真假,记者随机挑选了一家直播店肆,让刷量职员在1小时内完成新增2万观看量,15万个点赞,并增长15个真人互动。随后,记者完整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e05e56327dc84aefa5446b1810ecf3c1.jpeg
这个直播间观看数体现只有不到200人次,与他们平时的关注度相差不大。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365be436535446fa99c2d2a02acb6cda.jpeg
从刷量开始后,屏幕左上角的观看数正在以几百的速度跳涨,仅20分钟,观看数就突破1万了。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c6692f1a23ea44409e6967e99ceeaecf.png
1小时后,该直播间总观看数达到了22400人次,点赞数15.92万。在此期间,互动区不时出现新用户反复提问和评论。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628cf61ab9284542ab99a1b54d182b1b.png
而在此后的10分钟里,观看数只增长了20人次,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7aa96a25e38d443f9278d9c0e03e9bfe.gif
刷量职员告诉记者,增长2万观看量外加15个真人互动,总共只需53元。为了展现气力,刷量职员分享了过去在不同平台上操纵过的案例,并表示每逢电商促销节点时,会有很多老客户的业务,工作量很大。
创建自动“脚本” 批量养号批量操纵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和记者亲身经历的情况相似,最近有新闻曝出,某带货直播间数百万粉丝中,仅有10%是真人在线观看,剩下的90%全部都是机器刷出来的数据。这具体是怎么操纵的呢?
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82d051af7b2e4ef5a5504d9b5f705463.png
工程师王嘉义表示,初期刷流量,首先要通过没有绑定身份证,也就是未进行实名认证的所谓“黑手机卡”,在各大平台进行注册。再通过创建自动脚本,也就是书写相应的程序代码,进行批量养号、批量操纵。终极实现为需求方提供虚假流量,以此牟利。
随着网络市场越来越大,早期非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早已远远无法满足刷量所需。因此刷量平台又盯上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号称只要把账号授权登录在挂机平台上,供平台用于网络直播刷粉丝数、刷销量等,就可以轻松赚取收益,这对于一些人来说的确很有吸引力。
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a65aad725a1b47a8b4e974d8964438ed.png
于是,刷量平台就用这种办法,吸纳了大量真实账户,供其牟利。这就是在“群控”基础上,再度升级的所谓“挂机刷量”。这样做一方面,平台方无需再购买和维护大量账号,而是直接以佣金分成的方式吸引用户、获取账号;另一方面,用户也无需再劳心劳力地抢单接单,亲自执行刷单任务,只需给平台授权账号利用权即可赚取佣金。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5004badda0e54ca8aa24e2a96b765879.jpeg
因此“挂机刷量”现在规模巨大,有数据体现,现在我国国内的网络挂机用户已达百万级别。
“挂机刷量”看似“躺赚” 实则后患无穷
所谓的“躺赚”背后,其实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专家看来,无论是交出账户用以刷量的网民还是购买了刷量服务的商家和平台,其所得到的,远远比不上失去的。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b91b73f8505544d98ae7e283542d73e5.png
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副传授 张超:对于提供账号的真实用户而言,最大的危害是信息被泄漏给中介了。因为各个平台注册都是实名制,有身份信息、手机号信息,拿着这些信息,去借贷、开信用卡都可以。又因为他们提供刷量服务,有可能被拿去做黑色产业链,使账户提供者成为帮凶。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a601bea5992249678bbaa34507b70699.png
而对于购买刷量服务的商家和平台而言,虚假流量破坏了商业的诚信体系,大量劣质内容通过刷量的方式被推荐,而优质内容却被沉没,这将直接导致平台秩序的混乱、用户体验的下降、用户资源的流失以及竞争优势的减弱。
有数据体现,我国现在各类刷量平台已有超过1000家,刷量产业职员规模累计达到900多万人。法律专家表示,涉及数据造假的刷量活动,其实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活动,涉嫌虚假宣传,在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戳视频,看专家解析↓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张晓璇)
来源:https://www.sohu.com/a/434942520_11496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