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而来的黄粄,您能说不喜欢吗
黄粄又名黄米粿,是客家人尤其是不少长汀农村每逢盛大节日必备的传统美食,一般用来供奉神灵、赠送亲朋好友,黄色体现喜庆富有,色香味是其他粄类食品无法替代的。因此,才有它几百年来的美誉。那么,黄粄是怎样做成的?工序说起来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简单,表面看只要米和黄粄柴灰;复杂,那可是很有讲究,工序多达十几个。简单罗列下吧:
做黄粄半个月至一个月前要砍好专门的黄粄柴,以长汀方言叫酒醉老、石灰柴为最佳,如果缺乏这两种也可以用乌山茄,然后当天烧成灰,全部装在大铁锅里化掉粗枝干成灰后冷却数日。选材很重要,事关色和味,这也是黄粄与其他粄类的最大不同。
黄粄的大米选用常规品种的粳米和糯米,比例为:10:6,即粳米10斤糯米6斤。
后面还有淘洗混合后的大米、把黄粄柴灰用滚烫开水淋出灰水并过滤后用来浸泡大米5小时左右(大米与柴灰的比例为一斗大米含糯米需柴灰4升左右);磨浆,如果用手工石磨最佳;第一次蒸生粄40分钟左右,出锅后用手搓成生粄条,生粄条可以保存多日不变质,(多年前采用把粄桨倒入大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熬用锅铲频繁搅动而成生粄的做法);需要食用时,将生粄再次蒸40分钟起锅后,用粄臼打成稠状让黄粄更有韧劲,也有不用粄臼用手搓的,其味道没多少差别。最后再把打好或搓好的熟粄做成比第一次生粄稍小的条,也可以直接做供奉用。
黄粄,就是这样而来的。
原创图文:东方
PS:事前未征得本人同意不得使用本帖图文、任何网络平台不得盗用本人美篇相关题材图文! 淘洗大米(比例:粳米10:糯米6)
用滚烫开水淋出柴灰水,并用其浸泡米5小时左右。
磨浆机磨的粄桨最好磨两次
蒸生粄前搅拌一下
开始蒸生粄,也有人用传统粄笪的。
搓第一次蒸起的生粄
做成大条的生粄
第二次蒸,叫熟粄,一般把大生粄条绞烂更快熟。
粄臼打粄,一般两个人,多为一男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