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闪金光
平原山广福院位于长汀童坊镇葛坪村平原山自然村。始建于南唐,明代曾整修,清咸丰六年重修,寺院座北朝南,布局为前厅、两厢、天井、大殿、后殿,殿前为一台明代石栏杆,左右各五柱四栏,望柱上有石狮,栏板墙有雕饰,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存有早期又层复盆式柱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中为穹窿式圆形藻井,分9层,四角边用三层如意抖拱承托。四角端部有垂球雕饰,地面柱础为明鼓镜式构造,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十一檩前步廊,为硬山两面坡式建筑,后殿为重椽歇山顶,藻井与正殿相似,但分7层,柱础为扁鼓式。另存历代碑记八块和咸丰六年重建碑记,咸丰八年为纪念该院主持碑记各一块,明代香炉一个,清代福州古山寺庙赠送的卜联一幅。清长汀知县徐曰都有诗一首:一层楼阁一层云,花映禅堂水映门。无数名山空过眼,好风新霽上平原。第一张颜色光影都不错,就是镜头广角不够这不是你的错。 “伏虎”禅师:(?~962)本姓叶,法名惠宽,宁化县人。在汀州开元寺出家为僧,遍游诸方丛林,访师学道,领悟佛家要旨,然后返汀。时境内虎豹出没为害,据说他以解脱慈悲力驯服虎豹,于是众称之“伏虎”禅师。南唐保大三年(945),伏虎禅师途经平原山,见左右有龟峰狮岩,便在此创建普护庵。庵侧有一吊军岭,山高无水,行人苦渴。据传他在盘石上,用锡杖叩击出水。保大七年(949)汀地苦旱,官府请他祈雨救旱。建隆三年(962)农历九月十三日圆寂,徒众塑其像于庵。熙宁三年(1070)庵赐名“寿圣精舍”,乾道三年(1168),改赐名“广福院”。惠宽经四次皇帝封号为“威济灵应普惠妙显大师”。
宋代,伏虎与观音、定光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国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在正月十三、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正月十三日佛像由汀城抬往平原山,九月十四日由平原山抬至汀城。
佛祖永远是人类崇拜的神。伏虎祖师也是龙的传人,客家人心中的菩萨,尽管功劳很大,仍然默默无闻,低调处事。
柱子上的无尾双龙,是否还在回忆当年畅游龙藏寨石燕湖的浪漫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