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胯下崛起的将军——大汉淮阴侯韩信
【档案】姓名:韩信
外号:兵仙
性别:男
籍贯: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在公元前213年,所以,楚汉群雄其实少时都曾读过书,韩信肯定也是读过的,而且学的应该是儒家与兵家的学问——兵家自不必说了。儒家的话,只看他言谈行事,便处处都是儒家的风范。(以直报怨、不耻下问等等)
家庭出身:士子
关于韩信的身世,有人根据他佩剑推测他是旧韩贵族出身,但《史记》明载他为“布衣”,可见他并非贵族,而是个一般的士子,士子也是可以佩剑的,如果他家世显赫,史书中不会不提。
生卒:前228年?-前196年
韩信大概生于公元前228年(结合民间传说与史实推论),是楚汉群雄中最小的一个,他比项羽小4岁,比萧何小20岁,比张良小23岁,比刘季小29岁。在襁褓中的韩信并不知道,就在他出生的这一年,秦国刚灭掉了最顽固的对手赵国,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他的祖国楚国攻来。
经历:无业游民——执戟郎——连敖——治粟都尉——大将军——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战功:肇谋汉滨,还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威亮火烈,势如风扫,拾代如遗,偃齐犹草。(西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特长:1.带兵,多多益善;2.编兵书;3.剑法 4.持戟;5.象棋创始人
最好的朋友:钟离昧
最讨厌的女人:南昌亭长夫人
最爱的女人:老妈
最恨的女人:吕后
又爱又恨的人:萧何,刘邦,项羽
座右铭:我要做人,不要做狗
死亡方式:在黑暗中,被十几根削尖的竹竿刺死 【古人云】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唐)刘知几:“淮阴初在仄微,堕也无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情安在?”
(宋)陈亮:“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宋)司马光:“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宋)黄震:“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识见如此,至自谋全不济,何也?利令智昏,贪令人愚也。”
(清)王鸣盛:“汉得天下,皆韩信之功。”
(清)梁玉绳:“信之死冤矣!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赵翼:“《史记•淮阴侯列传》全载蒯通语,正以见淮阴之心乎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
(近代)李笠:“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
《重修韩庙碑记》:“且天生非常之人,具非常之才,值非常之时,建非常之功,而罹非常之祸,上下千古,孰有如汉淮阴侯者乎?”
淮安韩信祠楹联:“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前言】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也有些可怜人,生下来就是乱世的犬。我要讲的,便是一只乱世犬,奋其一生要做个太平人的故事。为此,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文】
1.淮阴市井笑韩信
秦末的苏北地区,是游侠的热土,是英雄的摇篮。这里远离帝国的中心咸阳,民风彪悍,人心向楚,正是反秦志士们的天堂。
在苏北的下邳,有个张良;在苏北的沛县,有个刘季;在苏北的宿迁,有个项羽;在苏北的淮阴,有一个佩剑的小青年——韩信。
同项羽一样,韩信也是个孤儿。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是母亲将他一手带大,后来,母亲也病死了,韩信便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同项羽不一样,项羽虽父母双亡,他至少还有叔叔项梁,至少还有一个强大的项氏家族做为他坚实的后盾。然而韩信,他什么也没有,没有亲人,没有家族,没有声望,没有家产,他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自己,一把父亲留给他的宝剑,以及一肚子的才华和怀才不遇。
韩信也曾经有过一腔热血,一番雄图壮志。当年他母亲去世时,韩信无钱下葬,却依然为老妈选了一个旁边“可置万家”的“高敞荒地”为其墓,说什么自己日后定能封侯拜相,让万户百姓为母守陵。
这件事儿让淮阴百姓笑话了很久,一个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家伙居然做梦想封万户侯,他不是穷傻了,就是穷疯了。
也难怪他们笑,在淮阴人看来,韩信什么本事儿也没有,简直一无是处。他自矜身份不屑做个勤劳致富的庄稼汉;也没本事摆摊叫卖争取做个企业家;更没啥人脉关系被推荐做官;他只不过就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罢了!其实书呆子也不是没办法谋生,秦代讲究“文法择吏”,只要能将国家法令背诵九千字以上,品格各方面又没有太大问题,就能像刘季一样混个公务员干干。偏偏韩信不识时务,非要去学那儒家与兵家的学问,真是莫名其妙!
这样一个穷的没骨气,吊儿郎当,整天到人家里蹭饭吃的烂货,还成天背把破剑,说自己才高八斗必成大器,世上没有比这更讨厌的人了。
孤傲、呆傻、疯癫、没出息、眼高手低、牛皮哄哄,这就是淮阴人对韩信的评价。
一个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贫贱之子,如果真的无才无行,这没什么好伤心的。但是一个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整日被人讥笑的绝世英才,这才真正令人伤心。
“长恨此生不逢时,才堪经纬有谁知?”举凡天下怀才不遇之士,当为韩信长歌一哭。
在铺天盖地的嘲笑声中,韩信的热血冷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志向,他开始心灰意冷。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儿,不是浑浑噩噩地过完的一生,安于贫贱,老死户牖;而是才比地阔,心比天高,却不得不在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无穷无尽的期待,直到血渐冷、心渐凉、生不如死。
其实旁人笑笑韩信也就罢了,最令韩信血冷的是,他在淮阴唯一的一个朋友,居然也要将他逼上绝路。
他这个朋友,就是淮阴县下乡南昌亭的亭长,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就叫他亭长好了。
亭长是韩家的故旧,韩信对他以兄长事之,当全淮阴的人都在嘲笑韩信时,只有他经常让韩信去他家吃白食,韩信居然也不客气,在他家一吃就是好几个月,每到饭点,必定准时来报道,从不迟到早退,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
在韩信看来,好朋友间就应该这样,全心付出,真诚相交,如果太过客气,那还是朋友吗?
沛县有位刘亭长也是这样的,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朋友有难,他总是义不容辞,且从来不望报答,所以后来才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然而,并不是每个亭长都能做到刘亭长这一点的,淮阴的这位亭长,就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不是由于他自私,而是他……怕老婆。 怕老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缺点,问题是亭长的这位夫人不但目光短浅,而且吝啬成性,韩信来吃一两次她也就忍了,韩信来吃一两个礼拜她也就认了,但是韩信一口气吃了几个月,而且还有继续把吃白食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迹象,亭长夫人便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开始给亭长吹枕边风,要他把韩信赶出门去,不然就让她来赶!
亭长动摇了,他没道理为了一个落魄的小兄弟而破坏自己的家庭幸福,于是他叹了口气,道:“罢罢罢,一切便由夫人决定吧!”
做好事儿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儿,亭长为德不卒,白白从君子堕落成一个小人,惜乎哉!
第二天一早,韩信准时来亭长家蹭饭,却发现嫂夫人正在刷锅洗碗,不由一愣。
原来,韩信来的早,嫂夫人起的更早,她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好饭,叫一家人躲在被窝里把早餐吃掉,说如果韩信厚着脸皮又来,就让他吃屁,哈哈!
亭长夫人见韩信愣在当场,也不做解释,只是斜着眼睛的看着他,就像在看一条狗。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可惜,世上多为此等人物。
韩信看到这一幕,什么都明白了,他二话不说,掉头就走!
世态炎凉,一至于斯乎?韩信长叹。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我韩信就算饿死,也绝不去亭长家里讨嫌了,就当自己从来没有交过这个朋友。
唯一的朋友也绝交,韩信现在真的一无所有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血冷成冰,他再也不提什么志向不志向了,也再不去别人家里蹭饭了,他决定就此过完自己卑贱的一生,浑浑噩噩的度日,无声无息的死去。于是在淮阴的街头上,我们看见了一个神情落寞形容枯槁的高大男子,背了把剑,负着手四处游逛,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理,有人当面嘲笑他,他也充耳不闻,什么叫做行尸走肉,这就叫行尸走肉。
英雄困顿,一至于此矣。无处蹭饭的韩信,就这样在淮阴街头流浪了数天,数天来,他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却又拉不下面子向人乞讨,他就这样故作清高的闲逛着,面对前路茫茫,找不到心的方向。
淮阴不但没有人可怜他,反而更加讨厌他了。你是烂货不是你的错,但你是烂货居然跑到大街上招摇过市,主动惹人厌,是可忍孰可忍?
终于,有位“英雄少年”站了出来,做了件大家很想做却不好意思做的事儿,狠狠的羞辱了这个“烂货”一回。
这位“英雄少年”叫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但很显然他是淮阴一带有名的豪杰,韩信日后也承认了这一点,称他为“壮士”,可见他并非一个寻常之辈,很有可能是淮阴黑社会“教父”级别的人物。
史书记载,该“壮士”侮辱韩信的行为非常过分,过分到一个稍有羞耻心的男人都会忍不住拔剑而起的地步。他说:“若虽虽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意思是说:你不要以为你长的高高大大,还带了把破剑,你就是伍子胥了!告诉你,你也就是个胆小如鼠的烂货罢了,你真不怕死,就拔剑跟我决斗,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
淮阴街头,立刻围上了一大帮看热闹的看客,中国的大众自古以来最爱围观,无论是杀头、车祸、打架,甚至是夫妻吵嘴,都能引起国人极大的兴趣。 韩信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对方,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
——士可杀不可辱!拔剑,跟他决斗,就算战死,也不能从他胯下爬过去,那样跟一只狗有什么区别。
——不行,我虽兵法超群,但不擅单打独斗,而且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剑都使不动,如何与人交锋,我会死在他手里的。
——但是我不怕死啊,我这样活着,贫贱不堪,饥寒交迫,穷困潦倒,孤苦伶仃,没钱没事业,没亲人没朋友,人生看不到一点希望,还不如死了算了!
——不,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就算无法好好活,至少也要努力活,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要活,我要活,活不下去,也要死得慢一点。
——可是我真的要从他那臭烘烘的裤裆下爬过去吗?我就算是一条卑贱的狗,也有权进行反抗,狗也是会咬人的,难道我连狗都不如吗?
——哈哈,我太看的起我自己了,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就是连狗都不如吗?我这连狗都不如的处境,能好好的呼吸着就足够了,至于那些所谓的面子与羞耻,说出来不是很可笑吗?
想到这儿,韩信落寞的笑了,他笑着弯下高大的身躯,像条狗一样,从那少年的两腿间爬了过去,哄笑声瞬间炸开,韩信抬起头,看到了一张张笑得东倒西歪的脸。这些看客们今天看了一场好戏,茶余饭后又增添了不少谈资,这是他们庸碌的生命中难得的乐趣,没有这些,平淡无味的一生该怎么度过好哟!
——笑吧笑吧,你笑我的人生,我笑他的人生,他笑你的人生,人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究竟是东西还是不是东西?重要?不重要?反正吧,人生,就是时常被别人笑,偶尔笑笑别人,迟早会驾轻就熟的一样东西。人生,就是一场笑话,我韩信的人生,就是一场大笑话。
韩信于是开始莫名其妙的放声大笑,他低下了头,继续爬着,从看客中旁若无人的爬了出去,有好事者开始踢他的屁股,他也不管,他就是这么爬着,他不想再站起来了,他只是一条狗,他不配在人类中直立行走!
世人皆论: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乃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在我看来,韩信也就是在绝境下的自暴自弃罢了。世人做出这个结论,是从韩信后面的发迹来往前推他的想法,这是非常不客观的,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主观论调。我们单从当时来看,韩信虽有大志,却看不到一丁点儿成功的希望,压根就没有成为“大丈夫”的可能,又何来“能屈能伸”呢?
一个人受的打击若太大,就会变得消沉,若是消沉得太久,无论多坚强的人也会变得软弱,勇气也必定会消失——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们不要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了,真相往往是很简单的,故作复杂的所谓真相,其实往往都是假象。
总之,耻辱就是耻辱,不必为尊者讳,也不必为尊者找借口,因为,这一点耻辱并不足以影响淮阴侯之千古荣光丝毫,反而让他,更加亲切动人。 2. 漂母一饭值千金
韩信在无数冷漠的笑声中缓缓爬出了淮阴,来到城外,在一条小河边坐了下来。
离开了人群,韩信感觉自己麻木的灵魂回到了体内,他开始放声大哭,眼泪滴进河里,泛起点点微澜。
这里是荒郊野外,他可以放肆的发泄自己,没有人来笑话他,河里的鱼儿听到了,也不可能说出去。
泪尽之后,韩信冷静下来,开始苦思后路,他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吃饭问题,受了那么大的耻辱,就是为了活下去,如果他饿死,那一切就白受了。
鱼儿在水里无忧无虑的游着,韩信突然觉得自己很羡慕它们,它们至少还有伙伴依靠,至少还有水草为食,但是我,什么都没有。
对了,鱼儿可以吃草,我可以吃鱼呀,我韩信有手有脚,难道真的会饿死。
主意一定,韩信便在河边学着姜太公钓起鱼来,不过姜太公可以愿者上钩,韩信钓不上鱼却会饿死。姜韩两位都是苦求明主的绝世英才,也都在河边钓过鱼,但他们钓鱼的心境却截然不同。
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钓鱼这种行为艺术,最终好像都能钓来贵人,姜太公钓来了周文王,韩信钓来了漂母。
他们的人生,便是因为这两位贵人,终于柳暗花明。
某日,韩信钓了一整天鱼一无所获,他饿的脑袋发晕,星光灿烂,眼看就要饿毙。一碗香喷喷稀饭送到了他的面前,韩信揉了揉眼睛,又揉了揉眼睛,稀饭,真的是稀饭,我没有做梦吧!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抢过稀饭一阵狼吞虎咽,如果这是梦,就把美梦做完吧,总比半路饿醒了强。
但是他分明感觉自己的肚子渐渐充实起来,也分明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在他耳边儿说:“慢点儿,你慢点儿吃,别噎着了。不急,老妇这儿还有。”
这不是梦?这不是梦!韩信刷的抬起头,模糊的双眼中,出现了一个慈祥的脸庞,那是一位中年妇人,看起来四十来岁的样子,长的好像他死去的母亲。
“母亲……”也不知是因为太思念母亲,还是饿晕了头,韩信竟然叫起人家妈妈来。
“公子说笑了,老妇担待不起。”
韩信回过神来,有点儿不好意思,便刷的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说道:“姐姐怜我食我,韩信感激不尽。”
“公子又说笑了,老妇儿子都有你一般大了,怎生是你姐姐?”
韩信只得再拜:“老夫人怜我食我,韩信感激不尽。”
这位老夫人,就是韩信的命中贵人——漂母了。所谓漂母,就是以漂洗丝絮为生的女子,秦时徭役繁重,妇女往往也要参加劳动,比如刘亭长的夫人吕雉,也曾亲自躬耕垄亩下过田。
从这一天开始,韩信就再不为自己的肚子发愁了,漂母在河边连续漂洗了几十天,韩信这几十天就都有了香喷喷的稀饭吃。这世上还是有好人啊,漂母也是个劳动人民,日子想必也过的紧巴巴的,她自顾且不暇,还能如此对待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什么叫做活雷锋,这就是活雷锋了。有道是“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我等男子比起漂母,可谓汗颜。 朋友之间可以施恩不望报,但漂母与韩信非亲非故,却在他最饥饿的时候给他以饱食,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以温暖,如此大恩,地厚天高,韩信不能不涌泉相报,但他现在一无所有,能给她的只有一个承诺,言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然而漂母竟不喜反怒,言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里的“王孙”是对年轻人敬称,并非称韩信是什么王的孙子)
韩信蓦地愣住了,漂母这句话,有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敲醒了他熟睡的灵魂,一下子点燃了他熊熊的热血。
——是啊,老夫人骂的对,我不能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了,无论怎么样,我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我决定了,我要做人,不要做狗!就算要死,也要像个人一样高贵的死去,而不能像条狗一样死的庸庸碌碌、死的无人问津!
想到这儿,韩信便对漂母长揖到地,抬起头,已是一脸久违了的自信而孤傲的笑容,忽地,他转过身,将渔竿用力抛入滚滚河水之中,一声长啸,昂首大步而去。
漂母又惊又喜,喃喃道:“孺子可教也!好,好……”
韩信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之所以迷失了自己,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在笑他,而没有人给他一句当头棒喝。这个世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一个善意的批评,可以拯救一个人,一句冷漠的嘲笑,可以毁灭一个人,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给予我们训诫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贵人。
数年之后,韩信功成名就,一直不忘漂母之恩,他被封为楚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回乡找到漂母,以千金报答。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一饭之恩”与“一饭千金”,便是典出此处。
3. 仗剑从戎世不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项氏叔侄率八年江东子弟渡江攻秦,沿途招兵买马,许多对社会不满的热血青年参加了这支义军,其中就包括了一位眼神忧郁身材高大的佩剑少年,自称淮阴人韩信。
是的,韩信离开伤心地淮阴后,就仗剑从戎了,这会儿他年方弱冠,还不满二十岁,但他那高大俊朗的外形,以及略带伤感却流光溢彩的眼神,一下子吸引了这支义军的主帅,项梁。
这就叫英雄识英雄,项梁虽然未必能看出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直觉告诉他,这小子绝非普通人物,当一个小卒太可惜了,还是来当我的亲兵吧,让他用才华来验证我的直觉。
无名之辈韩信一参军就做了项梁的亲兵,似乎这个可怜人就要转运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天对韩信的考验还远没有结束呢,他的痛苦与磨难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这一切,都是同韩信一批来参军的几个淮阴老乡搞的鬼。他们见韩信这个烂货居然做了大英雄项梁的亲兵,心里头哪能平衡,于是四处宣扬说——凭什么一个胯夫的起点比我们还高,难道就因为他长的比我们帅?帅有个屁用!告诉你们吧,韩信其实是个烂货、懦夫、无赖,他曾整天闲逛四处蹭朋友的饭,他曾因为怕死钻过别人的裤裆,他还在一个漂母那里吃过软饭,你说这样的人,配与我等为伍么?更别说项将军了。我看还是赶快将他开除出革命队伍才对! 项梁听到这些传言,长叹一口气:此人看起来仪表堂堂,没想到竟是个空心大白菜。罢罢罢,看他长的帅,就放在身边当花瓶好了,反正我项梁武艺高强,身边的亲兵有帅这个优点也就够了。
于是,心比天高的韩信,志在万里的韩信,就在项梁身边当了一个小小的亲兵,而且一当就是半年之久。
这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像个肉柱一般战在项梁的身后,看着项梁叱诧风云,听着项梁发号施令。最终,“肉柱”发现项大将军的每个正确决定,都与自己预想的惊人类似;而项梁的每个错误决定,自己事先都看出了问题。这让“肉柱”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原来威震天下的项梁,也不过尔尔,就我韩信也比他强多了。
可惜,两个人,两种命。项梁生下来就是贵族,就是人;韩信生下来就是草民,就是狗。项梁光靠自己的赫赫家世就能风光无限,而韩信无论再出色,也没有人看的到。因为他身份低微,因为他籍籍无名,因为他无足轻重,他的存在感太差了,金子是会发光,但当金子被埋在土里时,在强大的光芒也没有人能看到。
韩信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项梁,我明明比他更有才,但他能指挥千军万马,我却只能做一根肉柱子,还是一根被人笑话的肉柱子。
转眼,碌碌无为的半年过去了,公元前208年八月,韩信随项梁转战到了定陶,在这里楚军遭遇了一场大败,项梁被秦将章邯斩杀,韩信拼死突围,总算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跟着一伙败军逃到陈留项羽军中,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钟离昧。
钟离昧乃是项羽最为看重的大将之一,此君不光骁勇善战,且为人极具忠义,是个关云长式的人物。如此大丈夫,在当今社会基本找不到了,属于男人中的极品。
钟离昧是极品,韩信何尝不是,于是某夜,二人在军中偶遇,顿时相见恨晚,先是闲话家常,然后畅谈人生理想,接着把酒言欢,结果双双醉倒在华丽丽的月色之中,结为莫逆。
这男人之间的友谊,有时候跟爱情是一码事儿,这磁场对了,脾气对了,缘分到了,一见钟情是非常容易地。越高贵的灵魂,越容易。
韩信一生孤苦,少尝亲情滋味,更不知爱情为何物,除了功业之外,他最看重的就是友情了。
还好,他总算是碰上了钟离昧,于是沉闷如白开水般接近绝望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
第二天一早,钟离昧就把韩信推荐给了项羽,言韩信此人有将才,可以为将。
然而项羽却不以为然:什么?此无名胯夫可为将?你的脑袋没被撞到吧!
钟离昧还要再说,项羽已经拍板:好了,看在公的面子上,我就封他做个执戟郎中吧,从小兵到郎中,这已经是破格提拔了,再大的官儿我可不给,给了众将也会不服,是不是?
钟离昧还能再说什么?执戟郎中就执戟郎中吧,这个官儿虽不大,却能参与幕府最高决策,时间一长,项王看到了韩信的真正才能,总是还会再擢升他的,我也不能太着急了。
不久,任命下来了。一时间举军哗然:这韩信到底是什么人,一上来就进了总参谋部,这也太搞笑了吧!
可是韩信却一点儿得意的神色都没有。在他看来,以自己的才华,郎中这个舞台还是太小了,这样慢慢擢升下去,何时方能大展我凌云之志?
一句话,韩信傲哪!不尴不尬的基层将官,他不愿做,也不会做。由于他的才学,为了他的志向,他需要极大的权力,但他又不会为了权力去钻营,也不能忍受漫长的援例提升。然而谁会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资历的无名之辈呢?说起来,这也不能太怪项王。
看到这里,诸位不禁要问了:这执戟郎中到底是个什么官?大耶?小耶?轻耶?重耶?
这里我们必须分开来解释:“执戟”,是一种爵位;“郎中”,是一种职官;两者职责不同,但通常合二为一,使人身兼。
所谓“执戟”,乃故楚之爵,掌更番宿卫之职,换句话说就是项羽的禁卫头目。
所谓“郎中”,可不是治病救人的医生郎中,而是一种参谋文官,秩三百石,主要职责是在君王左右参与军政谋划,官虽不大,却是要职,秦汉时很多高官(如李斯、樊哙、灌婴、李广、霍光),都是从郎中升上来的,关键就在于郎中能经常接近君主,只要表现的好,自然比其他部门的人升官机会大。
所以呢,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是很小,就看韩信怎么表现了。
可惜,韩信为郎中,表现了不老少,经常出一两招奇策,偏偏项羽老哥不用。为什么?
第一:自负呗!项羽自认天下无敌,冲锋陷阵么,靠武夫,大政方针么,靠自己。他根本不需要参谋官,他一个人谋就好了,还要旁人参什么谋,就连范增这个总参谋,参的谋也十个用不了一个,何况韩信?
第二:爱面子呗!项羽此人,是出了名的吃软不吃硬,给他提意见,得讲方式方法,偏偏范增韩信二人个顶个儿都是不会察言观色的孤傲之人。你想想,天下三个脾气最臭的人中之杰碰在一起,还能碰出啥思想的火花?吵架的火花还差不多。
我猜,韩信在项羽手下时能出的大策,无非就是这么几个:
第一:收服章邯后,立刻将二十万秦降卒拆散编入到各诸侯军中,可以避免秦军聚众作乱。
这个项羽不听,他心念司马欣之恩,便封他做了上将军,将二十万降卒打包交给司马欣管,结果还是出了乱子,不得已只好在新安坑杀了一部分降卒。
第二:收服秦军后,不要停留,直扑关中,可赶在刘季之前占领咸阳。
这个项羽也不听,他低估了刘季的野心,认为他会等自己一起入关,于是派兵四略中原地,拖了好几月才进了函谷关,结果大好局势,反被刘季拔了头筹。
第三,宰割天下时,不要把刘季发配汉中,最好把他封在沛县一带,可以就近控制。
这个项羽肯定不听,沛县一带他还想要呢,凭什么白送给别人。
此三策项羽不用,韩信终于弄明白了:折腾了半天原来项羽根本就没想过用我,得,我还是赶紧想办法跳槽吧。我就不信了,我韩信满肚子的才华,难道真就找不到一个识货的?
现在的韩信,已非淮阴那个脆弱少年了,他坚信自己是个大将之才,什么挫折也击不垮他。一个男人就要这样,贯彻始终,矢志不渝,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傲视天下,目空一切,不为王侯,决不罢休。只有狗,才会一辈子被人践踏奴役,他不要做任何人的狗,也不会向任何人摇尾乞怜,他要找的是一个合作者,一个与他一齐扫平天下的合作者。
——项羽,你不用我,是你此生最大的损失,你等着看吧! 4. 差点误了卿卿性命
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进军关中,挟百战百胜之威,持诸侯之柄而宰割天下,封刘季为汉王,令其往汉中就国,在项羽军中毫无建树的韩信于是脱身而去,投入了汉王军中。
韩信早看出来了,这个以布衣手提三尺剑起而争天下的汉王刘季其志非小,隐隐然有天子的气度,他与他手下的那帮人也大多是草根出身,大家都是吃过旧社会的苦的穷哥们儿,或许会有些共同语言吧!
作为韩信最好的朋友,钟离昧深知韩信的志向;作为项羽最忠诚的属下,钟离昧也深知项羽的脾气;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沉默,沉默的看着韩信离去,沉默的跟着项羽回到了彭城,从此二人海角天涯,山河万里,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共饮一江水,天地虽悠悠,两心但相知吧!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挚友之间,往往未必有相同的政治理念,更未必有相同的人生轨迹,当年伍子胥与申包胥何尝不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两个高贵灵魂之间的友谊,人生百年,相逢一快,足矣!
可惜,韩信满怀希望的来到汉中,收获的,却是更大的失望。
原来,汉王见韩信在项羽军中数年毫无名气,便也没拿他当回事儿,顺手只给了他一个“连敖”的小官,与郎中级别差不多,地位还更下降。
所谓连敖,一说是管理粮仓的小吏,二说是接待宾客的小官,反正是无足轻重的闲职。此官与郎中一样,亦是俸三百石,貌似不升不降,其实差多了,做郎中至少可以接近项王参与谋划,做连敖半年也见不着汉王一面。有时候,你踌躇满志的跳槽,结果却越混越差,这便是人生。
不用怨天尤人,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让你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东西。而做人的真谛,就是学习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到取悦自我的方法。
不过,这句话说着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就像我们让一个大学者去当食堂煮饭阿姨,结果是什么,十个有九个半肯定是要怨气冲天,说啥也不肯好好干了。韩信也是一样,他自从当了连敖,每日上班迟到早退,吊儿郎当爱干不干,不是与同事闹脾气,就是顶撞部门领导,破坏团结,影响极坏。终于有一日,大家受不了了,于是也不知怎么一弄,韩信就犯了军法,结果汉王一纸令下:连敖韩信犯法,按律斩首!
于是韩信就被稀里糊涂的押上了刑场,与他一同被斩的,还有十三个倒霉鬼,他们有的是逃兵,有的偷了军粮,有的口出怨言动摇了军心,反正都是些对现实不满的小人物。
在一个黑白颠倒,弱肉强食,人心不惑的时代,连生命都不被尊重的时代,小人物,特别是不安份的小人物,尤其是像韩信这样不肯摇尾乞怜,不懂阿谀钻营,目空一切,孤芳自赏,桀骜不群,脾气臭的像块石头般的小人物,别说出人头地了,就算要保住自己的卿卿性命,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儿!
午时已到,开始开刑。
一、二、三……排在韩信前面的犯人一个接一个被斩首。
他们有的在哭,有的在叫,有的在骂,有的无声无息的倒下,但是没有人理会他们,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脚色,命比狗还贱,死不足惜!
这是韩信第二次近距离的面对死亡,但是这一次,他实在不甘心!上次在淮阴他还没有觉醒,哀莫大于心死,死也就死了,事实上淮阴的那个韩信早已死了;但是现在这个新的韩信绝对不能死,他好不容易脱胎换骨破茧重生,怎能尚未振翅,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
十、十一、十二……就要轮到韩信了!
——不行,我要活下去,就算我真的一辈子没办法出人头地,也要硬撑着活下去,就算像狗一样活着也要活下去,留着一口气,起码还有可以看见的机会。
于是韩信抬起头来,悲愤的仰天长啸:“天乎!汝为何要亡我韩信?”
恰在此时,有一将骑马经过,闻声便好奇的驻马观望,正与韩信四目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