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的噩梦——大秦武安君白起
档案姓名:白起
国籍:秦
籍贯:秦国郿地人(今陕西眉县)
座驾:四驱战车
武器:七十厘米长剑
历史评价:一代战神,杀人狂魔
经典之战:伊阙之战,安邑之战,破郢之战,长平之战
爱好:杀人
特长:野战,歼灭战
性格:骄傲、冷倔、执拗、冷血、残毒、嗜杀
智商:最精密的计算机
必杀技:太多了,数不清
缺点:狠
最尊敬的人:宣太侯,魏冉
最讨厌的人:范睢
座右铭:杀一个人,你是杀人犯;杀一百万个人,你就是战神;杀光所有人,你就是上帝
死亡方式:自刎
简历
约公元前320出生~约公元前305年:秦国平民
公元前305年参军~公元前294年:参军后因作战勇猛而累功升为左庶长,进而被秦国权臣穰侯魏冉所赏识,成为其心腹爱将
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93年:因伊阙之战大胜而升为左更、国尉,进入秦军领导层
公元前293年~公元前278年:因安邑之战大胜再升为大良造,成为秦军最高指挥官
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57年8月:因破郢之战大胜被封为武安君,战国时代一个军人能得到的最高爵位
公元前257年8月~公元前257年11月死亡:因不听话被秦王免去官爵降为士兵,最后被逼自杀。 白起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了,他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天下间无人能描述他的可怕。
因为所有与他交战的敌人,都死了。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白起手上的六国将士,竟超过160万之多,天文数字。估计把春秋战国所有名将的歼敌数加起来,也没有他多。
这样的怪物异形,与其说他是一个人,不如说他是一个介乎于人兽魔神之间的阿修罗。
所谓阿修罗,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之一,那个传说中为战斗而生的凶神。除了这个名词,我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他。
是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如白起一般,将军人这个职业做到如此纯粹、如此极致的,他不懂政治,不懂外交,更不懂什么儒家法家纵横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全身充满的是秦人彪悍残毒嗜血的基因,他只懂战斗、只懂杀人,他踏着无数鲜血淋漓的头颅,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士兵,升级为一个天下无敌的秦军统帅。
因为他信奉一点,只要杀的人足够多,他就是一个神,一个永远无法战败的神。
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没有败在敌人手下,而是败给了自己,因为杀人者人恒杀之,即使他是让六国人闻风丧胆让秦国人无限崇拜的最高偶像,大秦武安君白起。 来看看 看看 1.战神出世
白起,又名公孙起,从这个氏来看,他应该是个落魄贵族出身,不过与东方六国不同,秦自商鞅变法之后,采用的是军功赐爵,三世之后你祖先的爵位就不是你的了,所以这时候你就得从零开始,靠砍敌人的脑袋来出人头地。
所以,为了重振家族的荣耀,白起十六岁就参军了,从一个普通士兵干起。
那么,没有任何背景的白起是怎么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秦军最高统帅宝座的呢?
很简单,杀人。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度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证据是敌人的人头。
所以,白起从十六岁开始杀人,整整十年,砍头无数,终于在公元前294年得到 “左庶长”的爵位,成为了秦军领导层最年轻的一个将领。
所谓“左庶长”,乃秦军功爵二十级中的第十级,算是“卿”类的最低一级,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长吧,不管怎么说,可以独当一面了。
对于这么一颗冉冉升起的秦国新将星,最先对他感兴趣的是秦国权臣相国魏冉,秦国实际掌权者楚国公主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
魏冉这个人,打仗治国都有一手,算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他和宣太后都是外来户,在秦国权力虽大,却不免暗受到秦国本土派势力的排挤,所以他当政后,一直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而白起这个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少壮派军官,正是他最看好的一个年轻人。
于是一来二去,白起就成了魏冉的心腹爱将,着重培养的军事接班人。
当时的国际形势,秦国第一大对手赵主父在内乱中活活饿死,第二大对手齐国又在与楚国争夺淮泗之地,正是秦国对外发展的大好机会。
于是,在公元前294年,魏冉派出了他手中的潜力股白起,去进攻韩国的重镇新城。
新城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南省的伊川县,位于韩楚交界之处,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活生生切断的韩楚之间的联系,并可对日薄西山的楚国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其意义十分之重大。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白起第一次崭露头角,就以极少兵力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占了新城这个战略要地,六国为之震惊。
这个白起,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如此厉害。从樗里子、甘茂、魏冉、司马错、再到白起,秦国真是名将辈出啊,可怕,好可怕。
这一仗打得如此漂亮,白起的后台老板宣太后与魏冉大喜,立马将他官升两级,封为“左更”,这个爵位已经很高了,和大名鼎鼎的平蜀大将司马错属于同级。
说实话,白起这官升得确实有点快,他功劳是不小,但和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司马错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秦军之中自然有不少不服者,他们都认为白起是拍魏冉马屁才高升的,没啥真本事。
可是白起很快让他们闭嘴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有的是真才实干,无需任何人的提携。
这个机会很快到来,公元前293年,韩国为了挽回颓势,联合自己的好兄弟魏国,妄图夺回秦军占领的宜阳、新城等地,解除秦军对韩、魏西部和南部的威胁。
面对韩魏联军的咄咄攻势,秦昭襄王决定他决定派出自己的潜力股“右庶长”向寿,好好教训一下这两个不识相的家伙。
这个向寿是宣太后的外甥,与昭襄王从小一起长大,属于“王党”一派,昭襄王这么做,实际上是在跟魏冉的“后党”争夺秦军的控制权。
如此魏冉当然不答应,他跟昭襄王争辩说,我的潜力股白起,比你的潜力股强。
与此同时,宣太后也开始给昭襄王施加压力,她说她也看好白起,这小伙子,有前途!
当时秦国的态势并不算特别好,经过几年的恢复,赵已从内乱中逐渐缓过劲来,并对秦之北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可不防。而秦国当时的第一名将司马错又在蜀地平乱,根本抽不出身来指挥这场战斗。因此,秦国这次能派出的机动兵力不到十万,韩魏联军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事实上,这一仗的指挥权其实是个烫手勃勃,打得好功劳大大地,打得不好那就是秦国的罪人。
于是秦昭襄王一想,那么好,就让这个白起试试看吧,寡人就看看你们口中所说的这块真金,成色到底有多少。 2.伊阙之战
比赛时间:公元前293年
比赛地点: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
魏韩联军选手:魏帅公孙喜,韩帅暴鸢(好酷的名字)
魏韩联军兵力:共24万,其中魏军16万,韩军8万
秦军选手:左更白起
秦军总兵力:10万左右
比赛意义:魏韩的复仇之战,白起名定天下之战
比赛结果:魏韩倒了八辈子霉了
这一仗,除了宣太后、魏冉,天下没有人看好白起。因为很明显,秦军哪一点也比不过魏韩联军。
首先从指挥官来看:秦将白起,似乎有点本事儿,然而太年轻,打点小仗还可以,碰上这样的大战,恐怕是玩不转地。而魏将公孙喜和韩将暴鸢,那可是成名已久的沙场老将,这俩老家伙曾多次合作,攻入楚国的方城,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打的楚国痛不欲生,差点提前亡国,可见其厉害。
其次从兵力来看,秦军十万,且非精锐;魏韩联军24万,均为参加过垂沙之役的绝对主力。魏之“武卒”,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全部都是身披重甲耐力惊人的重步兵,能负重几十公斤健步如飞,简直就是变态之强。韩之“材士”,则全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弓弩步兵,所谓“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厉害!而且韩军的装备也很精良,所谓“强弓劲弩皆在韩出”,“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厉害!!如此魏韩二军,一个防御力惊人,一个攻击力惊人,秦军想要占得上风,恐怕并不是那么简单。
最后从地理来看,伊阙这个地方,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经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韩魏联军占住了伊阙要塞,就等于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如果不出大的战略失误,秦军想要突破此关,难于登天。
那么白起该怎么办,简单,四个字,各个击破!
以秦军现在的实力,单独跟魏军或韩军打都不吃亏,怕就怕他们两个一齐上,所以白起必须想办法分化他们,瓦解他们,也就是所谓的离间之计。
白起先给魏将公孙喜写了一封信,卑词假意与其言好,希望魏军能保持中立,表示秦军要与人数较少的韩军决战,在取得胜利后,与魏平分战利品。
公孙喜看了信后大笑:“白起小儿太天真了,唇亡齿寒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岂能不知?哼,竟使出如此幼稚之离间计,也不怕人笑掉大牙!”说完随手把信放在一旁。
看来白起的离间计失败了?错!他还有后手。
白起又给公孙喜写了第二封信,说感谢他的配合,秦军明天就进攻韩军,到时候等着分好处就是。
奇怪了,公孙喜不是明确表示拒绝了吗?白起还这么写是什么意思?
嘿嘿,其实这封信不是写给公孙喜的,而是给韩将暴鸢的——秦军的信使故意让韩军的斥候抓住,结果密信被搜了出来,送到了暴鸢的面前。
暴鸢暴鸢,自然是个爆脾气,他一看这信就火了,好你个公孙喜,明着说来帮忙,竟然暗地里摆我一道,太黑了你!
没办法,既然魏军靠不住,暴鸢只有靠自己,他吩咐所有弓弩手全面戒备,死死守住伊阙这个门户要地,因为他明白,一旦这里被突破,后面就是一马平川,韩国危矣。
第二天,秦军果然在韩军的营寨下面大量集结起来,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暴鸢的神经立马绷紧了,他提心吊胆,等待秦军总攻的一刻。
然而,一整天,秦军只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攻击,且稍一接触便立即退去,搞的韩军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
不过暴鸢可不敢掉以轻心,白起小子如奸似鬼,他现在一定是在迷惑自己,等自己晚上一放松警惕,就会趁夜发动全面进攻,一定是这样的,对,一定是这样,换作自己,也会这么干!
没错,白起是在等晚上再进攻,面对占据地利且有强弓劲弩的韩军,夜袭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不过他真正要夜袭的竟不是韩军,而是魏军!!! 事实上,在韩军营前的这个表面上阵仗颇大的秦军部队,只不过是一支不到万人的疑兵而已,他们的任务,只是牵制住胆小如鼠的韩军。而真正的秦军主力,早已在白起的率领下,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的绕到了魏军的侧背。
这个时候公孙喜,正在密切关注另外一边韩军的情况,他准备等双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冲上去大捡便宜。
——嘿嘿,等到韩军把秦军耗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再以一个救世主的姿态闪亮登场,哈哈,这真是太酷了,想想就兴奋。
他怎么也想不到,白起会将一支不到万人的部队置于最危险的境地,而将大批人马偷偷拉过来攻打兵力实力都明显强过韩军的自己。
是啊,先弱后强,这是打仗的基本法则,懂一点儿军事的地球人都知道。可是白起偏偏就不按牌理出牌,去先找更强的魏军下手,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因为白起不是一个地球人,他是一个接近于神的异类,他的彪悍与变态,从来不需要解释。
夜好深,好冷,白起手中的长剑是冷的,血也是冷的,心,还是冷的。
风起了,好冷,他在夜风之中冷笑。
雨来了,暴雨,冷风卷着雨滴,打的人生疼生疼。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白起在狂风中大笑。
——就让这一场暴雨,奏响我白起血洗韩魏的绝美乐章吧!
他冷冷的注视着脚下灯火通明的魏军营寨,一挥手:“全体长矛手,正面进攻!全体轻骑兵,侧翼掩护!”
秦阵最前方的长矛方阵开始缓缓超前移动,长矛手们紧紧握住近七米的长矛,内心兴奋若狂,他们强压住从喉咙狂涌而出的杀声,跨着整齐的步伐,鸦雀无声的朝前步步推进。
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到了!骑着马奔驰在各方阵之间的传令兵高声呼道:“准备——冲锋!!”
“杀……”全体士兵齐声大吼,像一阵风般卷入魏军的营寨。公孙喜正在营中抱怨天气,听到杀声吓得全身一个机灵,赶忙披甲出来迎战。
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秦军阵势已成,魏军匆忙迎敌,很快陷入浴血苦战之中,如林的长矛巨浪汹涌,向一个又一个魏军营寨席卷而来。魏军士兵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坚硬的铠甲被长矛刺穿,鲜血从胸口狂涌而出,然后颈项一凉,一把锋利的长铍(装上长柄的短剑)划过自己的咽喉,整个世界在眼前幻灭。
狂喜的秦兵冲上来,拣起地下的头颅挂在腰间,那是他们的进身之钥,摆脱低下士兵的身份就全靠它了。
大势去矣!公孙喜一声长叹,带着残兵朝韩军营寨方向败退。 2.雨夜裸奔
另外一边的韩将暴鸢,也正龟缩在营寨之中抱怨天气,雨下的太大了,魏军方面的情况他根本无从确知。后来终于发现魏军被白起偷袭了,他还是不敢贸然出兵
——正面秦军的数量也不知道有多少,万一他们趁机攻上来就糟糕了,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风,咱老韩引以为傲的强攻劲弩可发挥不了半点作用。
所以公孙喜,你就自求多福吧。我倒要看看,你和白起到底谁更厉害些!
可暴鸢幸灾乐祸了没多久,就傻眼了。
原来,公孙喜的败军如潮水般向韩军阵地涌来,韩军根本无法阻止溃败友军的涌入,追击魏军的秦军随即与韩军发生激战。原来留在与韩军正面对峙的秦军营寨中的秦军也全部出击,雷速杀向韩军而来。一切都乱透了。
“子何败其速也?” 暴鸢拦住公孙喜,大喊。
“莫提了,白起小儿厉害,吾等宜速退!”
俩活宝顾不上再吵嘴,赶紧带着打剩下的十几万老本朝偃师方向败退。
白起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这场战争远没结束呢,区区几万头颅可满足不了他的铁胃,把韩魏这二十四万大军一口气全给吞下肚子,那才爽呢!
于是白起命令,所有秦军脱去铠甲,轻装上路,光着膀子追!
这下子可好看了,只见十万秦国汉子赤膊上身,腰间挂满头颅,睁着杀红的大眼,在滂沱大雨中奋足裸奔,乌压压的追在韩魏溃军屁股后面,见人就杀,宛如一帮魔兽下凡。
而韩魏溃军可惨了,他们的犀牛皮甲早被大雨淋的湿透透,其重无比,聊是跑惯了马拉松的魏国武卒,在大雨倾盆的无边暗夜中,也个个变成了惊恐万状的小兔子,双脚稍一发软,脑袋就没了。
吴起若是死而有知,得晓他创办的魏武卒用平常的马拉松训练成果来逃命,非得气的从坟冢里爬出来不可!
眼看着性命不保,韩、魏人终于觉悟了!他们扔掉笨重的战车,脱下身上的重甲,也开始亡命裸奔:你们秦国人不穿衣服!我们也不穿了!大家统统丢盔弃甲,看谁跑的过谁!!
按理说,韩魏两军虽败,真要摆脱被全歼的命运还是不难的,可惜老天爷仿似非要成就白起的辉煌一般,偏偏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大雨越下越大,大到河水暴涨,生生拦住了魏韩小兔子们的生路。
小兔子们无处可逃,只好回身接受死神的审判,然而白死神是不需要俘虏的,一个字,杀!!
奔流的伊水今夜不再静美,它在暴雨的掩盖下变成了死神的炼狱,二十四万韩魏士兵就这么全部被杀死在伊水河畔,他们的头颅被砍去,尸身被抛入湍急的流水之中,浮浮沉沉,飘往冥河。
二十四万,二十四万鲜活的生命,就在这短短一夜之间,全部消逝的无影无踪,仿佛,他们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一般。 终于,雨停了,雨后的青山,象泪洗过的良心,地上的鲜血,也早被雨水冲刷干净了,整个世界,轻轻爽爽的,仿佛昨夜的屠杀,从来没有发生一般,大雨冲走了一切罪恶。
太阳出来了,白起和他的将士们优哉游哉的在河边饮马休息,另外一个角落里,坐着垂头丧气的公孙喜,他的手下全死光了,他也被活捉了,暴鸢的运气比他好一些,凭其出色的水性游走了,算是捡走一条小命。
白起走到公孙喜的面前,满脸微笑,瞧着他:“将军放心,我不但不会杀你,还要将你恭恭敬敬的送回魏国。”
公孙喜愣愣的看着他,满脸不解。
白起一声长笑:“因为本帅还要借汝之口,来宣扬一下我大秦虎狼之师的威名呢!”
秦军之中爆发出一阵大笑,公孙喜低下头,无地自容。
“好,休息够了,出发!”白起一声令下,秦国的十万雄师全体开拔,如暴风骤雨般,一路攻下魏韩五座城池,天下为之震惊。
至此伊阙一战,白起全歼魏韩主力二十四万,两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化作微尘,五座军事要地为秦所占,从此门户大开,其被秦国步步蚕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了。
如此大功,秦旷古未有,就连对白起抱怀疑态度的秦昭襄王,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喊出一个“服”字来!
没得说,白起官升N级,封为“国尉”。“国尉”这个官,相当于后世的“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了,白起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秦军的最高统帅。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士兵,在短短十几年内坐到如此高位,这在整个战国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事实上也只有秦国这样的军功爵牛制度,才能生的出像白起这样的牛人来。
白起终于在秦军之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威望,如今天下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他了,而秦昭襄王更决定放手白起,让他大干一场!
数月后,秦国尉白起渡过黄河,攻取了安邑(山西夏县)以东的大片韩魏土地。昭襄王继续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大良造”,这已经是秦军功爵二十级中的第十六级了。此爵可以享受赐邑三百家,赐税三百家,离魏冉所拥有的侯爵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当然,像白起这样的人,是不会舒舒服服的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的。第二年(公元前292年),白起率兵大举攻魏,一口气攻下魏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等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夸张啊),第三年(公元前291年),白起又攻取了魏国的垣地(今山西垣曲东南)和楚国的宛地(当年吴起在楚国实习的地方)。第四年(公元前290年),白起又派左更司马错(从前的秦国第一名将司马错现在要改称第二了)攻取了魏国的轵地(今河南济源东南)和韩国的邓地(今河南孟县西)。短短三年的时间,魏国丢了六十几座城,韩国与楚国丢了宛和邓这两个工商业命脉,可谓损失惨重。
白起这一系列组合拳把韩魏楚三国彻底打懵了,发展到后来,只要是白起一出马,三国竟无人敢接帅印,一个个装病得装病,退休的退休,谁都怕死啊! 三国的国君们郁闷哪,最后没办法,不等白起来,他们自动投降!公元前290年,秦与韩魏签订不平等条约,韩割让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黄河以北地区)二百里地给秦,魏亦不弱人后,也割让河东(今山西东南部)四百里地给秦。
吴起若是死而有知,恐怕又要再气昏一次了,当年他辛辛苦苦为魏国打下的河西之地没有了也就算了,现在就连河东也丢了,大魏文侯的后代好丢人哪!
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又与秦昭襄王在宛友好相会,议和结亲,楚正式投入秦之怀抱,做了秦昭襄王的小弟。
仗打到这个份上,魏韩楚三国已经彻底没脾气了,收拾他们就跟吃饭喝水一般简单,这样一点挑战没有的事儿白起都不爱干,他跟昭襄王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左更司马错负责东边的战事,自己则跑到秦国北境,想办法对付秦国最可怕的对手——赵国。
赵国我们前面提过了,那可不是一般的强,要不是中途赵武灵王因为内乱英年早逝,如今天下谁是老大还说不定呢!现如今赵武灵王是死了,可是虎死余威在,当今天下,论国力,秦国第一,齐国第二,赵国排不上名次;然而论军事实力,秦赵只在伯仲之间,其余五国不足论。
十年前(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孤身入秦,伟岸的身姿历历在目,他所创建的赵国铁骑可谓天下无敌,此等强劲的敌人,正是白起梦寐以求的对手。
作为为战争而生的一类人,名将最爱的其实是一个好对手啊,如果对手不厉害,又怎能彰显他们的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