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洗心
茅檐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清•陈继儒
许多时候,我们突然感动。
譬如,午夜读书,许多年前的某个古人,某次灵醒一刻听到的声响,突然重新响起于耳边。小虫儿精巧的乐器,细小的声音,嘈嘈切切,细微处的起承转合,妙不可言。终日目盲于五色的我们,因为突然“看到”细节而感动。
能于入微处感动,这时候,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体察古人,夜半客船之钟声,春日林木争芽声,林间衔枚疾走之秋声,梧桐梳雨之微响,声声入耳,古人今人,彼时此时,共鸣共振。如此精微的心灵世界,对于那些营营苟苟的鄙夫们来说,完全陌生。
若再取《林泉高致》来看,春绿、夏碧、秋青、冬黑的水色;春滉、夏苍、秋净、冬黯的天光。山水云烟,四时之变,造化之手法,摄人心魄。我们未下堂筵,仿佛已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心门洞开,尽受万物之备。
尽精微而致广大。古人给我们的教育和感动远不止这些。
“地朴人荒,泉石都无,丝竹绝响,奇士雅客亦不复过,未免寂寞度日。然泉石以水竹代,丝竹以莺舌蛙吹代,奇士雅客以蠹简代,亦略相当。”渴慕林泉的我们,会因突然瞥见百年前另一个寂寞之人写下的这些文字而感动。身心仿佛为不可思议的力量牵引,从溷浊杂芜中,披荆斩棘,辟得一方清静之所,取引自如,愈躁愈静,泠然如有林泉之清趣。此时若再涤砚理纸,拈笔弄墨,更觉身心澄澈,万事俱忘。
独卧林泉,旷然自适。感动,缘于心的忽然自由。
古往今来,画家们纷纷着迷于这种心灵的释放。他们和我们,选择在丘壑中安放丰盈的心象,又乐于在浓淡干湿的笔墨中吐纳气象。“翰墨精灵,林泉藉以不朽”,千百年前的林泉,我们与之对面,仍然会感动当年画者的细腻与不羁。更令人击节称妙的是,充满灵性的笔墨,既及时捕捉到了画者转瞬即逝的灵醒,又温柔地掘开了鉴者隐于内心深处的灵泉。
“以径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决不如画。”——董老爷子笃定的言语中,分明有一丝窃喜。缘于笔墨,缘于自由,缘于林泉洗心。
官鸿2013年3月31日于深圳百草园 沙发 好文采!赏析! 淫雨绵绵,俗事纷纷,撰文以解林泉之渴。粗略文字,发诸公千里一笑。谢谢赏鉴。 茅檐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
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清•陈继儒 欣赏 这地方不错 漂亮 欣赏! 好美的图画 好美的文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