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砍柴路迢迢
岁月匆匆———砍柴路迢迢岁月匆匆,虚度六十多个年头。经历过一些变化。有些事,现在的年轻人闻所未闻,没事时整理一下,让后辈们知道一些。可能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告别烧煤、烧柴的日子算算也有十来年了,如今走进厨房,再也看不到烟熏火燎的厨房景像,四壁敞亮,上上下下找不到一丝柴烟。说起烧柴,总会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看到的让我至今感到心酸的场景。北风怒号的冬日,路过乌石山,见一个七十多岁的孤老太婆,佝偻着腰身,手拿一把引火物,一扭一扭扫着前进,蜷缩在泥炭炉前,用火柴点燃炉内的柴火,几次三番,总是点不着,不知是烟呛了老人,还是本来就有病,看到老人一直不停地咳喘,眼泪鼻涕糊个满面。找柴烧火煮饭,不但是那个老太婆的苦,也是当年全社会的苦。
我们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烧柴草。每到烧火的时间,高处看汀城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柴片或芦萁都是自家去山上砍或割回来的。星期日,或寒暑假,挑柴草回来歇肩的队伍,从西门口的樟树下,(现在的长汀宾馆门前)一直排到县政府门前。大部份学生都去上山砍过柴,或者去挖过柴蔸经历。
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砍柴的。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接柴担。我住东门,砍柴一般去东路,从现在东郭、北首亭、然后黄田背,龙陂哩,罗卜坪、九曲山庄,到郑坊哩,七古树下,天井山一带砍柴。也有经现在的红簸箩劳教所上长岭到月光坪、五岽和金堂哩一带砍柴的。接担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挑一挑的土箕,个子矮,担子还挑不横,三三两两差不多年纪的邻居,邀邀约约一起晃荡晃荡上路接柴担去了。刚出发的时候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嘻嘻哈哈一路打打闹闹,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有一条从黄田背过来的一条小溪一直傍着路走,潺潺延延,丁丁咚咚。四时八节,路旁柳绿桃红,田畴万顷,稻浪滚滚。一起去接柴担的有像我们那样年纪的小孩也有六七十岁的大人,络绎不绝。也有什么也不接的跟着我们一起走的玩伴。紧走慢走一般都能在黄田背一带接到大人的担子。较远的接到龙陂亭。接到担的时候被接和接担的同时喜笑颜开。这种高兴,来自小孩对大人的一天不见,大人砍柴劳苦的理解和分担,大人对小孩懂事的高兴。然后在大人担子上分捡出一部份柴片,放在土箕里高高兴兴挑回家去。有时大人还会变剧法一样变出些山上摘来的的野果,麻藤包什么的。小孩更是早早掂记着去接大人的柴担。
第一次去砍柴是自己闹着去的。有了第一次之后,是家里要你去砍柴的。暑假的一天,头天下午哥哥和一起砍柴的同伴们,早早准备好了饭箪、检查络夹后放水里浸泡,磨快柴刀,放进刀鞘。第二天,一大早,抬头望天,天空星河灿烂。被邻居叫醒,说准备吃饭砍柴去,天热,早去早回。家里大人饭已煮好,于是我们吃饭,我也跟哥哥一起吃。他问我你怎么也这么早吃饭。我说就是想一起吃,于是他不理论。吃完后一伙邻居四、五个挑起络夹出发去砍柴。我在背后一直相跟着。他们看着我在背后躲躲闪闪的样子,几次三番把我赶回去。看到他们一伙人有说有笑,实在想过一把砍柴的瘾。不管不顾要去,他们说你没有带饭,我说我不要吃饭。赶一段跟一段,到了北首亭他们才决定让我跟去,不再赶。最终达成妥协,让我中午不准吃饭,也不要带柴。后来到了郑坊哩里面一个窝里,开始分头钻进山上砍生柴,大家说天气太热,早点回去游泳,我没有工具在路边坐着。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们一人请我吃一二汤匙,也算吃了个半饱。一起回家的时候砍了一根小木头扛回家。到家的时候也觉得筋疲力尽。他们放下柴担后,又高高兴去汀江河游泳去了,他们一边往河边走,手里舞一条短裤,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他们好象不知道累,我觉得很累,没有跟去游泳。
过了一二年,真正担起了砍柴、挑草的任务的时候,真正体会砍柴的苦与累。
我不知道我们那一带的人砍柴选择去长山这条特别难走的路。
从红簸箩开始出现一条蜿延的小路,一直向山顶延伸,深深浅浅沟沟坎坎是雨水冲刷出来的水沟。高度有二百来米吧。山脊有一个横排,也就是只是放下一只脚的小路,脚下是几百米叫丘坑的深沟,望沟底一眼,双脚打哆嗦。然后,小路一直在山梁间穿行,山与山之间常有冲刷出来的出现地槽。也就成了人砍柴经过的路。
我印象最深的是,跟我母亲去经长山去五岽割芦萁的经历。
那时,是人穷天荒的1960年的腊月的一天。那天,天空阴沉沉的,母子俩像平时一样,各扛一副竹杠草绳,顶着冷冽的寒风向五岽进发。到了黄田背旷野,北风打起了旋,吹得我们且走且退,四野里悄无一人,晦涩的天空,有孤雁一声声鸣叫,当时我们寒毛都竖起来了。我说:“年三夜四的大家都在家准备年料了,一路上这么冷清我怕。”妈妈说:“既然出来了,就去割一些回来吧,赶紧早去早回。”
到了五岽,我们立即投入战斗,妈妈低下头,不顾一切地割起来,那个时候也没有听到鸟虫的吟唱,听到的只嚓嚓嚓的草刀和芦萁的磨擦声。我在一旁帮忙把割下的芦萁归拢起来。我不会割芦萁也没有带草刀来。没事时躺在旁边,仰望蓝天,看云卷云舒。期间,还放下来吃了点带来的地瓜干。好不容易割够两担芦萁,绑好上路回家。担子挑起来了发觉唇焦口燥的,想找水喝,那里是山岗上,找不到的,只好垂头丧气挑起草担踏上回程的路。回家的路上也不顺利,我个子矮,我担的那个草担经过一个山的立槽时,被两边的山卡住了,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整座山才三二个人割草砍柴,觉得心酸委屈,止不住流下泪来。母亲后面赶来,帮忙挑起草担先送一段,一直一语不发,眼晴红红的。路边看到一洼水,黄黄的渴得难受,不管不顾弯下身子喝干了。渴得难受,即使是毒药也会喝下去。
我挑草担在过长山横排的时候,吹来一阵风,那个年代离城近的山,树木都在大跃进的时候砍光了,光秃秃的,草担又招风,脚步一个趔趄,险些连人带草担刮下山数百米深的山底。
到了红簸箩放下歇肩的时候,一贯坚强的母亲哭了。
路过 板凳 细细读来,感觉不错,情感真挚,回想当年,甚是心酸... 岁月匆匆
回 买油佛 的帖子
买油佛:细细读来,感觉不错,情感真挚,回想当年,甚是心酸... (2013-01-20 18:53) images/back.gif谢谢听我说真实的故事。
回 张旭 的帖子
张旭:谢谢听我说真实的故事。 (2013-01-20 19:41) images/back.gif我们这代人还上山砍过柴火嘛。除了帮家里砍柴,每学期还要帮学校砍柴。 我去过岸湖(现叫光明村)多次砍过柴! 岁月匆匆 楼主的好文章实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