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串联——难忘韶山夜
难忘韶山雪夜1967年2月4日。我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渡过了一个难忘的雪夜。
1967年1月30日我们一起串联的六个同学几乎是一瘸一拐走进长沙市的。到达长沙已经是晚上八点,费了好些周折才找到红卫兵接待站。该接待站原是一个单位的礼堂,走进接待站还有好几百人排队等候安排呢。串联到了这时候好比是打仗,无论是接待的还是串联的都到了两败俱伤的时候了。走在路上再没有群众向我们挥手致意,喊“向红卫兵学习,致敬!”了。接待站工作人员对如洪水猛兽般涌来的红卫兵折腾得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好脸色了,只是爱理不理面无表情地应付吧。接待站门口再也没有接送汽车了,划拉一张条子写上去某单位吃住就是。那天晚上从接待站出来已经九点多了,安排住在郊区农机研究所,走到十一点才到住地,找到一个房间囫囵睡下。第二天起床一看单位围墙外全是墓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这个串联队走过一千多里的路程,费时二个来月。往日的激情随着日复一日乏味的行走变成了麻木。大家“一定要走到韶山”的誓言,也全丢到了脑后。在长沙农机所,有四个人想去广州。于是,大家把串联证明进行了拆分。两人一组,各自分道扬镳。
我这人比较认死理,认为既然想好去韶山的就一定得去。我也不会说谎话,串联证明如果没有盖上韶山的章,回学校后不好交待。其实,回学校后根本没有人在乎你去没去韶山,返校后,学生立即卷入两派斗争中去了。从长沙徒步到韶山一百六十多里,出发那天,衣服洗好挂在农机所晾着。原先六个人一起走的,变两个人去韶山,心绪有些不好。两个人默默地走着路,过湘江,经岳麓大学区,然后折向西南方向直奔韶山而去。路是农村公路,从长沙往韶山的串联师生依然浩浩荡荡,川流不息。沿途别于其它地方的是,有许多农民叫卖熟鸡蛋、水果,五分钱一个鸡蛋。或许是湖南人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其它地方没有农民做买卖。那个年代会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串联师生吃饭都是一般都是进接待站,而当地的农民却把饭挑到大路上来,一个个热情有加,在路旁便生硬扯拉红卫兵同志吃饭。同样一份饭付一角钱三两粮票。我们去吃了两餐,和接待站比起来,一是饭的量少很多,也没有菜,只有一点点没油的萝卜缨子。沿途的农民生活远远不如长汀农民的生活,走进他们屋里家徒四壁,惨不忍睹,连椅桌子都没有看到,只见泥垒的土台。中央那么多湖南的高官,那个年代真的没有给他们的家乡带来福祉。
第二天,傍晚时分到达韶山。又是排队登记等待安排,依然是人山人海。给我们安排住韶山饭店。当时,整个韶山所有的房子全部塞満了串联的师生,安排只是指个地方。天空黑了下来了,纷纷扬扬下着鹅毛大雪。我们快步顶风冒雪冲进饭店,暮色四合中的韶山大地变成白茫茫一片。雪片飘进了进了饭店。屋檐下也堆起了雪。为了找到能放下6尺之躯的位置我不得不从一楼开始一层一层搜索,一层又一层的大厅全铺上草蓆、褥子。上面或坐或躺全是人,中间是过道,进进出出都得小心翼翼,否则就踩到了别人,换来一声尖叫。四楼有几十张床,床架上住的是女孩,床底下睡满了男红卫兵。找到一个没有使用的卫生间也被别人占领,上上下下好几趟,我实在找不到眯一下的地方了,只得借来两床被子,一床当垫单垫在被大家踩成湿漉漉的楼道拐角处的地板,躺下时,背部霎时感受电击一般的冰凉从背部向全身传导,此时你还有什么办法呢,外面是漫天大雪。找地方睡觉的人,又是来了一拔又走一拔,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才稍停些,顾不了上上下的人是否会踩坏我的头。就在过道睬了几个小时,五点多钟,一有人走动,立即收起。
第两天,照常去排队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并认真做笔记。去排队登记购买韶山纪念章。那个年代一枚韶山纪念章能换来驾驶员同意让你搭他的车从永安回长汀。
不愧是老革命啊 又一好文!
艰难而有意义。只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滴水洞吧 我去韶山的时候就幸福多了,但就一个毛主席父母的坟墓,大家也不愿爬那一段路,不过回忆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酸甜苦辣,没有那么多美好而又深刻的记忆。 那个时候滴水洞没有对外开放,火车还没有开通。 难忘经历,谢谢分享!! 那个年代的沉重回忆,精彩。 那时候对毛主席的感情真是好淳朴,
外婆说看电影看到了毛主席大家都会起立,鼓掌呢。 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