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tiejun 发表于 2012-2-2 20:53:36

灵性的“您”

今夜月亮不是很圆,我坐在电脑桌前,可以观赏这有部门残缺的月亮,时而站起来流动筋骨,凝望月亮,好像在望着远方电脑另一真个您。当然我从不在乎月亮的圆缺,这是它的运行规律,不用我去为它劳心。今晚跟往常一样,一杯热茶伏案涂鸦或进出各类网站,找寻新鲜,阅读未知,过滤糟粕。屋里有些闷热,而我文思枯竭,不知道该干什么。固然我拥有自己独处静思,也经常这样,有时却渴想交流,想找人倾吐。
我深谙“分享阳光,分担风雨”的韵味,但从不将所谓的“痛苦”或烦恼带给谁,更不可带它到虚拟的网络。也许夜晚的温差原因,突然,一股凉风通过窗子漂了进来,提了神经脑,好像有了灵性,立即将这份感觉对着电脑讳莫如深地敲打下来。
从网络中摆脱,并能使自己在网络中获取一份快乐,有着对网络的独到应用,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红尘的怀抱,具备着这样一种“精神”或“精气”,这是灵性的表现之一。对网络的感慨感染和理解能力,挽着这个时代的脉博,表现出来的智慧才智,又是灵性的表现之一。绽放在网络中的文字,以及QQ对白,显现出来的灵魂,洇出不怪、不娇、不卑、不亢、不忮,又是灵性的表现之一。
名家这样表述,有灵性的人就像通透的宝玉,能吸取日月的精髓以润其身。如曾国藩所言:“人禀天地之气以成性,获天地之神以成形”。曾又说:“少壮以气愤但愿旺盛之气而挺立,而立、不惑之年后以俭啬和厚重之气而成熟”。曾又再说:“人禀阳光之气最厚者,其达于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其见于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
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才能一眼就洞悉事物的本质或者重点并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者选择。灵性的本意个人以为更接近佛教所说的“慧根”,是一个人的本质的东西,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我甚至认为那些一出生就具灵性的人是由于他们前几世有这样的意识,即遗传因子。人生一世我们都在修行,假如是过去没有灵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天天都有意地培养自己变得更能洞察事物,长久以往天然也能陶冶出灵性来。
您,对我有不理解之处,可您没有误解我。世间的人们都有妄猜臆测的思惟薄片,落下了诸多没有重视灵魂的嫌疑。而我呢?几回提笔想写写您,感悟您对网络进退出处的灵性,故意挑起一些敏感的话题,让您误读。以您的阅历天然没有我这么多破碎的梦想,以及人生的波峰与波谷。我的人生中有太多抽象的数学、物理、化学暗射和衍生糊口,骨子里没有文学,只爱阅读历史,但喜欢的却是哲学的思惟和美学的看世界。
网络如一阵东风吹来,轻轻地将我的心门吹开,透进了一丝光亮,很温暖的照在我写满沧桑与困惑的心坎上,穿透心房的跳动,勾起了一片片回响。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好像埋藏在心、沉寂在原野上的某些碳化的物质,点着了火,慢慢地复燃了。而我呢?很忠诚地、小心翼翼侍候自己这颗心历经的寒暑,起初只想看到一片绿叶,没想到看到一片绿洲。原来能触及灵魂的,心门永远不会封闭。
网络不选择地域和人,一个鼠标的舞动,千姿百态的人生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入眼帘,似醉梦初醒,粗初的领略了网络的风貌,感慨感染到一些动人心魂的声响。我曾怀疑,我栖身的城市,欠开发欠发达,很难跟外界接轨,只有默默地支撑这五尺的身躯,只有通过书本观望世界,了解人生。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使人生知得失。都是中文系出身的哥弟说我,以我的水平,要读完《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要花十五年的时间。没想到我似懂非懂读下来了,他们又对我说,仍是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此时,我从阅读书本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即进入了网络。我欢呼雀跃,探索网络的至宝,看到神奇,体会了网络的魅力。我的业余时间,几乎投入到网络上。心,几乎被网络掳走,同时,也将此心回答网络的蜜意、博爱。感叹呀!人类的创造者们,给予人类社会增添了这不朽的因素,学习的因素,娱乐的因素。
与您一起讨论过网络是桥梁,“好心情”网是心灵的桥梁。每每听到您说,夜深人静,站立窗前,久久凝望,听雨。我立即感觉到我们心性中这一点是契合的,当然,对雨声感悟和体会不尽相同。有的人是怀念曾跟自己一起在雨中漫步过的人,有的则是因雨阻隔了一段生命的起跑线,构成人生的一份残缺不全。而我呢?曾在“好心情”网上发表了一篇《雨声》的散文,文中说:“雨声,能让我很好的入眠。这是我亲身的体会,有些朋友跟我谈到,也有这种感觉。当夜晚有雨声,我能从容地入睡,饱受失眠打磨的我,雨声成了我的心爱之物。”
雨声会使人真正体会到万籁俱寂。这流淌的声音最单纯,能把城市平时各类声声中听的卡拉OK声、汽车声、争名夺利的吵闹声等进行一种天然的过滤,音乐般的中听,节奏如天籁之音动人心弦。听雨声,如听心声。
关于雨声,在此不再赘述。我想祝福您的是,对窗凝望、听雨,上帝赐赉您冷静思索人生的时间,世事本无圆满,一生中花好月圆的日子能有几次,想想一份残缺,思索着一份无可相比的美,披着昨日的种种爱的润泽滋润或种种风霜,赶往明天的滚滚红尘,看清但愿和憧憬,不为甚么,只为那是曾经的经历,这一切将会使您的生命变得更丰盈、更充实。想清晰了,心会成长,也会更加柔和,纵有多少苦难,也会流连难舍,何况留在心中只是一些蒙上暗影的旧事或尘埃。
当我听到您说,您又为某事落泪了,这是您的心地光明之处,是您善良和灵性的光辉。试想,当一个人心如古井,没有打动了,要嘛是政治家经战火的狼烟、政坛风云变幻、宦海浮沉锤打得高深莫测,成佛羽化;要嘛是毫无爱心,麻痹不仁;要嘛是刻薄到了极限。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和玉树的地震事件中,悲痛得落泪,为全国人民所知,所敬仰。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有到伤心处。大千世界,心中时常会出现透彻心脾的悲凉,由于生命无常、命运多舛和无奈,更由于那些悲欢离合,生死告别的际遇,怎能不落泪呢?打动您有心的落泪,感知您灵性的落泪,赞赏您善良的落泪。
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老是阴郁烦闷。多次听您说,又失眠了。失眠是我有生之年的常态,原认为是我忧虑过重,后来发现,只有通过身体的劳累(跑步、干活等运动)方可医治失眠,也就是说我不能轻松,一旦轻松,一定会失眠。我多次表达过,人在世间,所有的暖和都是人和人互相给予的,所有的悲剧也是人和人互相制造的。多多感慨感染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和关怀,比感慨感染其它相互折腾更为宝贵。我经常想,人,不管是在现实中、网络上、在单位、在社交圈,不管男女、不管爱情、不管情谊、不管暧昧、不管苟合,假如没有更远一些的对人生的共同投入,便很难真正维持长久,多少往日朝夕相处吃喝不分的朋友,由于人生的立场的不同,追求上的差异,由于很多不值得又很复杂的事,后来都陌如路人。
我经常这样想,一个人可以不向难题低头,但有时不得不向自己的熟悉低头,不得不敬佩别人所具备的灵性,不得不感到自己某些侧面的麻痹或痴钝以及浅薄。对世界的熟悉太需要灵性了,一句话、一篇作品、一件事情的处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次QQ对话等,所具备的特别灵性,完全可能让人打动一辈子。
一个人一生会有很多“灵性”绽放的良机,也有很多灵性的拐点。当最需要灵性支撑的时候,而获得灵性的理解和共识时,会一次次的复生和品味灵性,把“灵性”这两个字念叨到生命的尽头;那种“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的心里天气,是何等的高贵。
纷飞的雪在《一路向晴,爱从眉间飘过》里这样描写,“即使你爱到了极致,你也要让他感觉你只给了他八十分的爱,但是要让他知道你对他忠贞不渝。爱那么长,我们都可能无法做到一生只爱一个,那就保证一次只爱一个吧。”多么灵性和聪明的字句,假如说没有获得生命真正意义的熟悉,就无此高屋建瓴,也无法抵达这样的最佳状态。这样的境界,是需要灵性来完成。
当然,灵性需要我们去学习、体会、参悟,所有的冷视和冷淡或乱折腾,灵性只会阔别,不可不察。
灵性,有时是一种政治眼光,有时是一种贸易聪明,有时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流露,有时是对糊口的感悟能力,有时是人与人交往中进退自由的乐观情怀,有时是一份恰如其分的理解和信任的光亮,有时纯是一种糊口阅历的认知,有时可以凭经验、直觉摸准糊口的意义。看似简朴,浅显到人人能领会,可深邃时,无人能定义。需要时如饥似渴,望穿秋水,遗忘和搁浅时却通情达理。
假如说可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表达对“灵性”的认知或灵性中的您,那就是“我爱您”最恰当。当然,这一个“爱”字,不在风月之列,不存暧昧之想。可惜众人对“爱”字经常误解,留下众多嫌疑,不得不少用“爱”字来表达心情,不得不将“爱”字埋藏。好像这世界只有爱情才可称之为“爱”,只有父母才可使用“爱”,只有对儿女才可以绽放“爱”。假如说广义的理解“爱”字,它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永无止境;它如身体内的血液,缓缓活动,润泽滋润身心,维持生命;它如蓝天中的白云,自由安闲,乘风归去来兮。
我的感觉,灵性很轻,它飘散在江河湖畔,飘落人间人心。假如说灵性很重,不是我等浅陋者所能背负和担当或施展。
记住您的“灵性”,一如记住您。

把酒祝东风1 发表于 2012-2-2 21:04:28

是一篇好文章! 慢慢读了再发言

把酒祝东风1 发表于 2012-2-2 21:06:59

共读共享共醉

呐喊 发表于 2012-2-2 22:31:29

好文章

xiazhou2 发表于 2012-2-3 11:18:04

文采不错啊 呵呵

把酒祝东风1 发表于 2012-2-3 11:21:16

引用第4楼xiazhou2于2012-02-03 11:18发表的:
文采不错啊 呵呵 images/back.gif

文章绝对OK!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灵性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