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美 发表于 2011-12-17 13:50:25

客家族谱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在福建上杭成立

  中国台湾网12月15日上杭消息 日前,由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两岸4所高校设立的客家族谱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在福建上杭客家族谱馆挂牌成立。
  上杭客家族谱馆现收藏有闽、粤、赣、川、湘、桂和港澳台等客家地区共139个姓氏的2400多部、近2万册客家族谱,是反映客家民系不断迁徙发展的珍贵资源库。
  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院长刘凤锦表示,希望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增进客家地区的联系、沟通与交流,带动更多台胞乡亲寻根祭祖,两岸共同传承和保护客家文化,促进两岸和谐发展。(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台办通讯员 文佳) 来源:中国台湾网

把酒祝东风1 发表于 2011-12-17 16:08:53

为什么会在上杭?

土楼美 发表于 2011-12-17 16:42:23

引用第1楼我在呼唤于2011-12-17 16:08发表的 :
为什么会在上杭? http://bbs.ctw.cn/images/back.gif

因为上杭也是客家发源地,人家的族谱保存的系统完整,迁居外地(包括国外)很多客家人,其姓氏都能溯源到上杭。
上杭以族谱这一项在客家界受到强列关注,关以此为切入点强势推进其客家主题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而长汀却迷失了自己,以至沉沦

斌思忆 发表于 2011-12-17 16:50:27

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客家首府躲哪儿去了。

土楼美 发表于 2011-12-17 16:57:06

引用第3楼斌思忆于2011-12-17 16:50发表的 :
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客家首府躲哪儿去了。 http://bbs.ctw.cn/images/back.gif

去争“红色”了

qew_1998 发表于 2011-12-20 11:04:36

中华汀州 发表于 2012-6-4 01:48:18

汀州君政文化将筹建汀州张氏族谱馆

中华汀州 发表于 2012-6-4 01:48:46

福建汀州张氏源流,以职官为姓。出自姬氏,为黄帝后人。《新唐书》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名挥,为弓正之官,主祀弧星,观弧星创制弓矢。弓正官亦祢弓长,后以官名二字合一,受上之赐,逐成张氏。汀州张氏均系始祖挥公119世孙唐代张君政的长子子虔公和次子子胄公后裔,以“清河”为堂号和郡号延衍至今,君政公第22世孙化孙公诰授中宪大夫,“作牧汀州”任汀州知府,为官公正廉明,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汀江古称鄞江,张化孙被其裔孙尊称为“鄞江始祖”。汀州张氏家廟四世祖唐朝开元尚书丞相张九龄登临汀州谢公楼挥毫写下这首流芳千古的《题谢公楼》,诗云:“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被人们广泛传颂 。福建汀州最著名的张郡祠(君政公祠)宋绍兴年间汀州知府张昌在横岗岭兴建的一座原汀州府八县的张姓统祠张知郡祠,后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规模宏伟壮观,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是福建最大的宗祠建筑群之一。宗祠大门为石板门楼,坐北朝南,为四栋三厅建筑。依卧龙山麓的地形而建,三座大厅依次向上一厅高于一厅。每一个大厅都由宽大石板台阶登上,石阶前是宽敞的天井,天井全部都用石板条铺就。三座大厅的左右两翼都是横屋(厢房)。当时汀州八县来汀城赴考的张姓子弟食宿都在张郡祠,因张氏人口多,无法解决赴考的张姓子弟所需,为了解决来汀城赴考的张姓子弟食宿之用,又于祠堂大门外正前方购得两厅14间房屋作为考生之寓所。每年来汀祭祖及来汀城进行贸易的张氏族人,在非逢考试时便可作为住宿之用。张郡祠是汀城规模最大的宗祠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屋后正是卧龙山九脉之正中一脉,郡祠前方即汀城著名的汀州府学,气势夺人。解放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郡祠一直是长汀县历年扩干会议的住宿地点之一,可容纳400多人住宿,三个大厅可摆大园桌40余张,供400多人同时就餐,可见其规模之宏大。前中厅被建县实验幼儿园、后厅被建县干部宿舍至今一直都被无偿占用。此总祠原汀州八县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张氏族群提议要求与占用单位交涉。位于水东街中段204号九龄公张氏宗祠占地500多平方在1932年3月设福建省职工联合会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汀州徙迁的客家张氏支系遍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港、澳、台、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汀州是世界客属张氏的发祥地和祖居地。为弘扬张氏文化宣传汀州客家文化、福建汀州君政文化研究会 福建汀州张氏宗祠理事会将筹建汀州张氏族谱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族谱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在福建上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