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华淡泞 发表于 2010-1-19 21:30:50

谢公楼记

   
~

容华淡泞 发表于 2010-1-19 21:33:10

大同小亿 发表于 2010-1-19 21:44:46

很好!

容华淡泞 发表于 2010-1-19 21:45:43

谢公楼记

容华淡泞

谢公楼,感怀谢眺而建,在汀州府治南。左有岩洞奥突,右有杰阁云骧、石笋嶙峋龙潭之胜;粉色女墙睥睨偎临汀江,朱红跨栏横岸而陈,流水石桥下涓涓南去,推窗望去群山蜿蜒,拥翠环抱,古驿道在烟柳掩映下或隐或现。这座千年前汀州府最早的酒楼,依山傍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没有长安酒家的奢华富丽,京洛楼园的燕语呢喃,却也窗对千山,秀水一泓。

于是汀江汩汩,曲江滔滔,风度翩翩的“太平宰相”张九龄邀弟九皋乘舟而来,汀水通粤,由赣入闽,走一路山谷斗绝,看一路碧水青峰,山穷水尽,豁然开朗间汀城宛如金瓯藏于武夷南麓,令这位曲江公捋须直赞。汀州城池“观音挂珠”张开博大胸襟,笑吟吟迎接着这位赋闲故里的盛唐名相。素仰曲江公的汀州刺史摆宴谢公楼,曲江公昆仲及几位文人雅士高阁吟诗,一醉醇醪。谢公楼枕山临溪,江风缕缕,涛声漪韵,木槌声声,妇女们捣衣洗菜。远处几条狭长的竹筏轻快地飘来荡去,船公竹竿的指挥下,鸬鹚跳进跃出不断叼给船公鲜活肥硕的江鲤。是日张九龄兴致蓬发,笑语频频。“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题谢公楼》欣然而成。

盛唐,这个连政治和哲学都透着诗歌芬芳的时代;张九龄,这个唐玄宗每逢荐士都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的“千古岭南第一人”;汀州,这个“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世外桃源般梦幻的福地洞天,值此相逢相碰,又岂能不成就一段千古佳话?谢公楼,从此铭刻于文学,铭刻于历史。

无从考证宴请老宰相的桌上陈列了哪些汀州美食,大野缀青中采摘的山珍佳肴传达着客家文化共同的渊源。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血红,只有甜甜的客家米酒黄蜜般的醇厚;没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浩叹,只有红泥乍擘中绿蚁起伏的闲适;张九龄,这位曾被重用又遭弃用“动为苍生谋”的“大君子”,在青石小巷里轻轻的步履声中,“行吟至落日,坐望只愁予”的感伤是否渐行渐远?远离官场应酬的虚予,远离利益纷争的尖锐,梦中的张九龄是否与谢眺相携而惜?

许是同为客家源的缘故,政治上不如意的曲江公应邀初入汀,便对汀赞不绝口“景色虽异,各有千秋,此地不亚于岭南风光”,将汀州与深爱的故土相比,竟也毫不逊色!逆境中坚守正道,刚直不阿的他,谢公楼上临风而饮,忘却的是被弃被贬的寒心,忘却的孤根无托的重荷,闲云野鹤风流自赏的超然洒脱一表无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怀远与安宁,梦幻般的汀州,抚慰着这颗花白鬓发下高古的君子之心。

今立于汀江之畔,青山绿岸,碧水倒映,一壶酒,一篷舟,一江烟雨,人已逝去,寻楼不遇。曲江县志所书“公适乘舟往来,荒村贯酒,高阁吟诗,兴致一点,佳话千古,以故后人春朝月夕,游屐如云,莫不访遗址,醉醇醪,非临风而怀谢眺,实不名而知曲江矣”。曲江边上张九龄的雕像背倚浈江,静听涛声,含笑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千年后的汀城岭南半日旅程,曲江公可否常忆起“玉碗才倾黄蜜剖”的闲适洒脱?历史的黄沙,淹没了多少帝王将相,君子文豪骄傲地屹立在岁月长河的烟云中放着异彩。谢公楼不再,谢公楼上醇酒长在,沽一壶,临江而歌,明月下,千年的时空,正如曲江公所愿:天涯共此时!


    首先依然非常感谢兔子在百忙之中,帮我进行精美制作! 另外未经阿澜首肯擅自使用他的作品,但愿他不会找我麻烦!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一千多年前唐玄宗期间的名相张九龄应汀州刺史之邀抵汀游玩的故事。谢公楼,汀州志上最早有记载的酒楼,为纪念诗人谢眺而建,根据邹子彬老先生的《汀州风物志·今古钩沉》中的描述,遗址应当在现在龙潭附近。最后,附上后记以示纪念曲江公......

胡枫 发表于 2010-1-19 21:46:29

很有才华呀。我是半天吐不出一字来。哈哈

大同小亿 发表于 2010-1-19 21:47:09

谢公楼在哪!

容华淡泞 发表于 2010-1-19 21:47:47

   《谢公楼记》后的几句话



   应友之约写谢公楼与张九龄,纠结十余天之久,无从下笔。说这是我写得最痛苦的一篇文章,一点不夸张。千余年前的人与事,除了曲江县志与汀州志上聊聊数语,以及张题的一首小诗以外,再无影踪可寻。翻查了张九龄传,再读《曲江公集》,下载整部《唐之韵》,再啃唐历,十余天下来,脑中还是空白一片。只是一位千多年前两鬓斑白的老人,开始慢慢在心中活起来。历史,是必须尊重的,不是心情小秩,不是游记小品。我每下一笔,都战战兢兢,唯恐出错,贻笑四方。比如开头,写景中原有一段城墙的描述,后来一查,长汀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系张九龄身后百余年的事了,大汗,急改!幸好邹子彬老先生《汀州风物志·今古钩沉》中对谢公楼有一段较为详细的描述,终于对谢公楼的大概位置和方位有了个模糊的了解。再从张传中得知他亦同为客家渊源,再对比张传记所述,与两县县志,比较肯定的是,张是于赋闲故里时抵汀的。应当是他被重用,又被弃其间的故事。
  《谢公楼记》完成后,是种虚脱般的轻松。下班不想回家,骑上车悠哉悠哉的四处逛逛,犒劳一下自己的大脑。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汀城后,惊觉自己居然没去谢公楼的遗址看看。我只能臆测谢公楼的位置应当在现在龙潭附近,停车而行。江边依旧捶衣声阵阵,江边依旧哗哗而去。龙潭上古木森森,浓绿似伞,江风徐徐抚风而过,依稀可闻笑语欢颜。当年曲江公临江而饮,可否会想知千余年后,有个小小的女人会找寻他的足迹,尝试看到他的内心。呵呵,还是那句话:天涯共此时啊!!
  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一篇文章完成以后,还想专门写个小小后记,是历史太过厚重,还是曲江公风度太佳?

大同小亿 发表于 2010-1-19 21:50:48

佳作!

兰博 发表于 2010-1-19 21:58:46

引用第2楼大同小亿于2010-01-19 21:44发表的:
很好! images/back.gif

本帖被 大同小亿 执行取消加亮操作(2010-01-19)
干嘛呢。。。你

大同小亿 发表于 2010-1-19 22:00:27

引用第8楼兰博于2010-01-19 21:58发表的:

本帖被 大同小亿 执行取消加亮操作(2010-01-19)
干嘛呢。。。你 images/back.gif

怎么会不会这样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谢公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