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系列
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http://a1.att.hudong.com/57/83/01300000165476121367830205043.jpg
http://www.cc21.cn/cn/guofang/images/newspic/200585105138587.bmp
http://www.warchina.com/upload/2006_08/060812220987651.jpg
http://www.junshi.cc/ziliao/UploadFiles/200412/2004120321394762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24/xinsrc_07201052408597181830328.jpg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9/15/2006091509052176c08.jpg
http://www.warchina.com/upload/2008_04/080428214417775.jpg
http://www.warchina.com/upload/2008_04/080428214417776.jpg
http://test.yangzhong.net.cn/yzrwb/gfjy/gfkj/dd/dd/upload/1056291890546.jpg
http://product.news.sohu.com/ml/uppic/2005060515490277559.jpg 基洛级潜艇
http://i0.sinaimg.cn/jc/p/2008-11-12/U1335P27T1D529789F3DT20081112083458.jpg
http://i3.sinaimg.cn/jc/p/2008-11-12/U1335P27T1D529784F26DT20081112083750.jpghttp://img.qihoo.com/qhimg/bbs_img/0_0/1/436/707/15675d.jpghttp://www.594ps.com/attachments/2007/10/1_200710051212573.jpg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12-15/U1716P27T1D419658F3DT20061215094738.jpghttp://i1.sinaimg.cn/jc/p/2008-11-12/U1335P27T1D529785F3DT20081112083428.jpghttp://img1.qq.com/news/pics/13913/13913278.jpghttp://i1.sinaimg.cn/jc/p/2008-11-12/U1335P27T1D529786F3DT20081112083449.jpghttp://i0.sinaimg.cn/jc/p/2008-11-12/U1335P27T1D529787F3DT20081112083452.jpghttp://img1.xmjie.com/d/file/p/2008/07/26/349f1f25ebfaf22afc0cad9d9884e435.jp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9/13/xinsrc_0720904130848343111116.jpg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6-14/U1220P27T1D376986F3DT20060614093021.jpg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22110513082946815856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32110513082903131519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321105130829859167318.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42110513082931254979.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421105130829671105310.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52110513082915663781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52110513082945349351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5211051308299681052113.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62110513082935929001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621105130829703876515.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721105130829125273051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13/xinsrc_07211051308298432256317.jpg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发展的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被誉为“当代潜艇之王”。就整体性能而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俄亥俄”号于1976年4月10日开始建造,1979年4月7日下水,1981年11月11日正式服役。到1997年9月,该级艇完成了全部18艘的建造计划。俄亥俄级性能先进,所携核弹威力惊人,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携带的24枚导弹,336个分弹头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00~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09203052714309062997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04613679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203187853.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34313079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531149795.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70330470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02030527143087510198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01516148.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156277439.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3123102310.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53129221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68724711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7/xin_1120305271430859494813.jpg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攻击潜艇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型号:“海狼”级(Sea Wolf Class) 研制单位: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 造价:平均至少每艘26亿美元 现状:建成3艘在役
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21/U1335P27T1D385065F3DT20060721071531.jpg
在船厂中建造的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
一、概述:
为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 21世纪保持攻击型核潜艇的优势,从 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海军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新式攻击型潜艇。依据冷战末后期美国海军“前进战略”的需求,目标是建造一种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能在大洋与北冰洋对抗任何苏联现有与未来核潜艇,并取得制海权的攻击核潜艇。美国海军计划将其前进部署于靠近苏联的海域遂行作战,并且格外强调武器装载量、持续作战能力与静音能力,以便增加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存活机率以及胜算,并延长在这种目标极多的海域内作业的时间,减少为了补充弹药物资而穿越苏联海上防线的次数。此计划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攻击核潜艇”(SSN-21),产物就是“海狼”级。
1.研发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核潜艇进入大发展时期,几型新的高性能弹道导弹型和攻击型核潜艇同时开始研制,不仅数量超过美国,而且技术水平如航速、武器装载量、下潜深度、辐射噪声等也和美国相当,有的还超过美国。特别是战略核潜艇的使用采取“抑留战略”,包括 “台风”级和“德尔塔”-Ⅳ级等弹道导弹核潜艇,平时有85%以上都呆在基地里不出来,隐蔽在包括北极冰层之下的“庇护所”中,以备战时发动突然袭击。这些对美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美海军下决心要打破北极冰下为前苏联核潜艇一统天下的局面。
美海军从1978年5月开始探讨发展“洛杉矶”(Los Angeles)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后继艇。 同时也替换“鲟鱼”(Sturgeon)级、“长尾鲨”(Permit)级等攻击型核潜艇。先后研究过3种方案,即“鲟鱼”级的改进型,“洛杉矶”级的两种改进型。这些改进型艇的排水量只有 5000吨左右,造价便宜,航速较慢,虽然可以大批建造,但性能不够先进,尤其赶不上前苏联核潜艇的技术水平。
随后美海军提出了发展新型攻击型核潜艇计划,曾先后称为SSN-X、NA-SSN和新型舰队攻击型核潜艇(FAS),进行新概念核潜艇的设计,最终发展成为“海狼”级。
2.研发历程
美国海军原本预计建造29艘“海狼”级以取代早期型“洛杉矶”级潜艇,无奈“海狼”级实在是太过昂贵,总开支预算高达360亿美元,加上时逢苏联解体,俄罗斯核潜艇数量锐减,“海狼”级核潜艇的作战区域和对象,已经发生变化,美国便于1992年决定除了头两艘之外(每艘要价24亿美金),后续27艘(SSN-23~49)“海狼”级的建造计划全部取消。由于替换“洛杉矶”级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美国海军转而发展一种较“海狼”级小且便宜的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新计划最初被称为“百人队长”级(Centurion)核潜艇,后来成为新型攻击型核潜艇计划(NSSN),产物即为“弗吉尼亚”级,在外型上堪称“海狼”级的缩小版,而武器配置则与“洛杉矶”级类似。由于国防工业普遍不景气,面临无艇可造的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的核潜艇建造厂被迫大幅裁员,在没有新订单的情况下根本撑不到“弗吉尼亚”级的建造,因此美国Government于1995年批准了第三艘“海狼”级(SSN-23)的建造,以挽救面临困境的潜艇建造工业,该舰于同年动工。
“海狼”级的命名与编号严重搅乱了美国海军的规则。原本SSN-21只是计划代号,不料后来竟然变成海狼级首艇的编号。而第一艘命名为“海狼”号(USS Sea Wolf SSN-21),打破了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启用的城市命名规则,重返以往潜艇的海洋生物名;第二艘“海狼”级更离谱,以“康涅狄格”州为名;第三艘也乱变一气,找了前总统吉米·卡特之名(USS Jimmy Carter SSN-23);之所以一反将总统名用于航舰的理由,是吉米·卡特从军期间曾在美国潜艇上服役。有趣的是,继“海狼”级之后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编号(SSN-774)又乖乖地接上了“洛杉矶”级(最后一艘该级艇编号为SSN-773),如此一来大,“海狼”级就彷佛成了美国核潜艇家族之中独树一帜的异类。
二、性能指标:
排水量:水面8060吨,水下9142吨;主尺度:长107.6米,宽12.9米,吃水10.9米;动力装置为1台S6W压水堆装置,2台蒸汽轮机,单轴,并配有泵喷射推进器,1台辅推进潜水电动机轴功率:60000马力;航速:水面20节,水下39节;续航力:1000000海里;下潜深度:610米;艇员编制:134人(军官14名)
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21/U1335P27T1D385063F3DT20060721071415.jpg
海试中的美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
三、结构特点
(一)外型方面
“海狼”级潜艇的外型一反美国核潜艇长期以来倾向来用的较太长宽比的传统。重新采用了像1953年建造的“大青花鱼”号试验艇那样的小长宽比的良好水滴型线型。“大青花鱼”号潜艇是在流体力学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造的试验艇,该艇试验已经证明:长宽比在7:5左右、首尾呈漂亮的纺锤样式的水滴型线型,具有水下航行的最小阻力。“海狼”级与“洛杉矶”级相比,长度由109.9米减少到99.4米,缩短了10.5米 l宽度则由10.1米增加到12.9米,加宽了2.8米;长宽比由10.88降到7.7;排水量由6900吨增加到9150吨,增加了30%以上。采用这样的艇型为海狠级潜艇带来如下好处:
1.在给定排水量下,减少了艇体的湿表面积,从而使该艇对主动声纳信号的反射面积减少,增加了潜艇的隐身性能。
2.在给定排水量和主机功率下,由于艇体减少丁阻力,提高了潜艇的航速。
3.减少潜艇的回转半径,改善了机动性,
4.小长宽比线型使耐压壳体直径增大,从而使舱室领冒更加灵活,可以允许容纳更多的新型设备。
该级艇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距首端艇长的1/3处,其形状也改变了以往美国核潜艇所采用的较高大围壳形状,而将其设计成窄小的流线型围壳。
首水平舵重新安装在首部舷侧,其原因一是由于指挥台围壳窄小难以安装首水平舵,另一是考虑要提高首水平舵的效率。旨水平舵布置在首部以后,会给首部声纳带来流体噪声和高速航行时纵倾控制的困难.同时在靠离码头和冰区航行时也为该舵带来碰撞的危险。为此,该艇将首水平舵作成可伸缩式的,在艇中低速航行需要使用水平舵时,将舵伸出使用。而高速航行、离靠码头和冰区航行时,将舵收回到艇体以内,外面用自功启动的盖板将舵孔封闭,从而解决了该舵改变布置后产生的上述问题。
该艇的尾部布置有美国核潜艇通用的十字形交叉尾鳍,与一般潜艇不同的是在该十字形尾鳍下方左右舷45度位置增加了两块带端板的稳定翼,其目的是增加潜艇的稳定性,避免转向时出现倾角过大的现象。
(二)结构和材料
该级艇的结构仍然是采用美国核潜艇传统的单壳体形式。对于该级艇的结构是采用单壳体,还是象原苏联潜艇那样采用双壳体结构,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武器命中时的破坏程度和提高艇的生命力,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还权衡了各种利弊,最后仍然决定采用单壳体形式,以便节省腿壳材料和加快建造周期。对于艇体材料的选取,美国还不能象原苏联那样采用铝合金,原打算采用正在研制的HY—130高强度钢,该钢的屈服强度为91公斤/毫米2,但由于HY—130钢的焊接工艺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除少量结构及海水管路经过严格的检验仍采用此钢外,海狼级潜艇主要的19种结构的构架、构件均改用已研制成功的既能抗震又能抗海水压力的HY—100高强度钢制造。此种钢屈服强度为82公斤/平方毫米,海狼级潜艇采用此种钢后,其下潜深度将比采用屈服强度为56公斤/平方毫米的HY—80钢建造的洛杉矶级潜艇增加25%以上。洛杉矶级的下潜深度为450米,“海狼”级的下潜深度将达到560—600米。为了满足“海狼”级潜艇在冰区作战穿透冰层的要求,制造好的壳体全部经过淬火处理使其变得更硬。由于使用了HY—100高强度钢,减轻了耐压壳体的重量,这样更有利于平衡由于安装更重的核反应堆和泵喷射推进装置所增加的重量,使该型艇获得更高的航速。
(三)动力系统
“海狼”级潜艇的核动力反应堆采用了美国海军反应堆署近年来为水面舰艇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S6W型加压水冷式反应堆。这种反应堆结构紧凑,输出功率大。其最大功率为60000马力,比“洛杉矶”级潜艇的S6G型反应堆的35000马力功率增加了70%左右,其中,30%用于弥补其排水量的增加,另外40%用于提高该艇的航速,加上该级艇在减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海狼”的水下航速将达到35节以上,接近原苏联S级和M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航速。
http://www.warchina.com/upload/2007_07/070722222719182.jpg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第一艘(SSN21)海狼号
“海狼”级潜艇在选择反应堆时曾经考虑过“鲟鱼”级的S5W型、“洛杉矶”级的S5G型和“俄亥俄”级的S8G型等三型。 S8G型反应堆因为太笨重,海狼级容纳不下,首先被淘汰。其它两型权衡利弊后,因功率过小等也没有采用。最后终于决定在攻击型核潜艇上首次采用S6W型反应堆。该反应堆功率大、噪声小、安全可靠、体积合适。为使该反应堆适应于深潜使用,动力装置的管路系统采用了高强度钢制造,使其更加安全。海狼级潜艇的推进装置采用了蒸汽轮机电力传动装置,并是第一艘采用“泵喷射推进器”的潜艇,因而使潜艇的噪声大幅度降低。
http://www.warchina.com/upload/2007_07/070722222719181.jpg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第三艘(SSN23)吉米·卡特号
(四)降噪措施
为了继续保持在核潜艇质量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在“海狼”级潜艇的设计中首先对安静性给予了特别重视,在该艇上集中了美国历年来在降噪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各种最新成果,要求该级艇要比现役的“洛杉矶”级潜艇安静好几倍,在降噪量级上要有一个飞跃。
核潜艇的噪声源主要有三种,机械吸声、螺旋桨噪声和水动力噪声。机械噪声是潜艇内各种运动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它们通过基座、马脚等与艇体连接的部分,将这种振动与噪声通过艇体传到水中辐射出去。核潜艇的机械噪声尤以一回路主循环泵、减速齿轮箱、液压系统最为严重,前两者是核潜艇的主要噪声源。螺旋桨噪声主要由空泡噪声、叶片噪声和螺旋桨振动产生的噪声组成。水动力噪声是水分子的湍流噪声,主要发生在艇体表面的孔穴、突出体、指挥台围壳和尾部等部位。
“海狼”级潜艇针对以上噪声源实行了综合治理。从艇体外型、结构、布置、设备选型、减振消声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层层把关,严格验收,以求使该艇在降噪方面有个量的突破,成为真正安静化的潜艇。为此,该艇在安静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该艇级的核动力装置采用了自然循环反应堆,降低了回路的噪声,提高了战术机动航速。一般核潜艇的反应堆,在一回路的管系中安装有较大功率的主循环水泵,其作用是使一回路的载热剂循环起来,将反应堆压力壳内核燃料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在蒸发器内将二回路的水加热成为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同时,一回路的载热剂在蒸汽发生器中获得冷却,再循环回到反应堆继续工作。所以核动力装置工作时,主循环泵要不停地转动,产生了很大的振动和噪声,成为核潜艇主要噪声源之一。海狼级耐压壳直径为12.9米,较一般攻击型核潜艇直径增大了2.8米,故可采用高度较大的 S6 W型自然循环反应堆,同时可将蒸汽发生器布置得更高。因此,当反应堆运行时,利用一回路的载热剂在蒸汽发生器前后的温差和载热剂本身的重力,就能在反应堆内自然进行工作,而无需使用主循环水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一回路的工作噪声。海狼级潜艇靠反应堆自然循环方式工作可获得20节的战术机动航速(低噪声最大航速),远高于原苏联80年代新造的S、M和鲨鱼级攻击型核潜艇10节的战术机动航速。以往美国在核潜艇上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的还有“一角鲸”号和俄亥俄级,实践证明它们在中低速航行时,噪声比其它核潜艇明显降低。使用自然循环反应堆不但消除了主循环泵的噪声,同时还能节约反应堆的功率。因为主循环泵工作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高速时其消耗甚至可达10%,总功率,节约的i支部分功率可用于提高潜艇的推进功率。海狠级潜艇采用了新型的蒸汽轮机电力推进方式,取消了减速齿轮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潜艇的噪声。以往美国的核潜艇几乎全部采用蒸汽轮机减速齿轮推进方式,蒸汽轮机的工作转速为6000—7000转/分,而螺旋桨的最佳转速仅为200—300转/分,蒸汽轮机要带动螺旋桨工作,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增加一个大型的减速齿轮箱来进行变速。该齿轮箱工作时将产生强噪声,是核潜艇的主要噪声源之一。
“海狼”级潜艇采用电力推进后,由蒸汽轮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流驱动一个低转数的主推进电机,以带动螺旋桨工作。美国以往在“利普斯科姆”号核潜艇上也采用了蒸汽轮机电力推进方式.使用证明潜艇的噪声明显降低。但该艇权造了一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制造主推进电机的钢材太重,以至功率和足寸不能设计得太大,电机太重将使潜艇尾部过重而难以平衡,电机太大又不好布置。所以,尽管“利普斯科姆”号潜艇降低了噪声,但航速却不能提高,仅达到22节。近来美国已研制成功用于推进电机的高强度轻质混合材料,井在潜艇主推进电机上获得了应用。大功率、小尺寸、重量轻的主推进电机成为现实,为海狼级潜艇采用电力推进提供了方便。
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806/28/100682987.jpg
美军“海狼”级核潜艇冲破北极冰层。
“海狼”级潜艇采用了新型的“泵喷射推进器”,减少了螺旋桨的噪声。潜艇的螺旋桨由于叶片周向载荷的不均匀,旋转时将会产生空泡、鸣音和振动,发出高强度的噪声。为了降低螺旋桨的噪声,各国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先后研究出双反转螺旋桨、七叶大直径螺旋桨、香蕉型浆叶大侧斜螺旋桨、高阻尼材料螺旋桨等。这些桨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桨叶处的水流和压力状态,减少了螺旋桨的振动和噪声,并在各类潜艇上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泵喷射推进器”是近期发展的新型推进器,先在美国MK48型鱼雷上成功地得到运用,后推广到潜艇上来。英国在1983年建成的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上首先采用了这种推进器,其噪声级比当时英国最安静的常规潜艇奥白龙级还小。所谓“泵喷射推进器”实际上是在一个多叶片、大螺旋桨外面罩以导管、导营的前方有一圈固定的导向叶片作为定子,螺旋桨在导管内作为转子低速转动推动潜艇运动。这种推进器既能改变螺旋桨叶片的压力分布,防止空泡产生,又能改善尾流性能,减少尾波的形成,使航迹模糊,导管还可以屏蔽螺旋桨噪声辐射,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螺旋桨的噪声,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艇上所有的运动机械都经过了严格的降噪设计,并进行丁严格的检测,且通过机械绝缘和减振的方法,来减小振动机械与结构向艇体传送振动能量,以减弱和消除噪声。为此,所有设备都安装在高效能减振机座、弹性支座和弹性减振器上,重要的主机、辅机等机械采用丁整体双层减振基座,振动较大的设备采用缓冲振动的覆盖层和空气夹层等,来减小机械振动:系统管路采用尽可能多的弹性连接管与艇体相接,对流体强烈作用的管路采用降低流速、局部管路采用阻尼软管和力口消音器的办法,来减少流体冲击振动和隔绝此种的振动传到艇体上。通过以—上措施,降低了机械噪声和管系流体噪声的辐射,从而降低了潜艇的噪声。
该艇外表面设计得非常光滑,很少有突出体暴露。艇体与指挥台围壳上的开孔数量降到了最少,大的开孔均设计了活动盖板,该板能自动启闭,关闭后的艇体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到开孔,从而降低了艇休的水宛动噪声。另外,该艇的指挥台围壳与艇体的交接处采用了弧形圆滑过渡,减少了围壳与艇体问流体的干扰,降低了阻力和噪声。在艇体的结构设计时亦考虑到安静化的要求。主体结构采取了钢度大的单壳体形式,所有的构件都在实验室经过多次结构和激振实验,以避免产生局部振动和总振动。在轻壳体部位,甲板与耐压壳体不直接相连,其问采用弹性材料装甲连接。艇体材料使用了HY100高强度钢,使该艇的下潜深度增大到600米,增加了该艇的隐蔽性。该艇在艇体外部敷设一层厚厚的阻尼吸声橡胶 (俗称消声瓦)。该敷层既能吸收敌方主动声纳的探测声波,又能隔缘和降低本艇的噪声,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回声层,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这种消声瓦是前苏联60年代首先开始研制的,并于80年代韧陆续装艇。这种消声瓦每块大小为85厘米×90厘米,厚度为80-150毫米,由合成橡胶制成。其结构为两层,外层为实心固体,内层设置了各种尺寸的尖劈形空腔和其他形状的孔洞,能针对敌方声纳系统工作频率的声波,使美国的BQQ一5型声纳系统和自导鱼雷检测前苏联潜艇的能力降低。前苏联S、M和壁鱼级攻击型潜艇敷设这种消声瓦后,据报导可使放方声纳探测能力降低50%一70%,本艇噪声降低10—20分贝。鉴于这种消声瓦隐身效果显著,西方海军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的机敏级和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上均敷设了消声瓦。美国在洛杉矾级第20艘艇“圣胡安”号上开始,加装类似的吸音泡沫橡胶消声瓦。该级艇为了降低舱室内部噪声,除了在壳体内部和舱壁上大量地敷设吸声材料、在噪声强的设备上加装隔声罩、消音器和设立隔声室外,还采用了新型的有源消声技术。在空气噪声较大的战位和其它工作空间,针对该处的空气噪声特性设计出一种氏音响声源系统。该系统能发出与原空气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来抵消该处原来的空气噪声,达到安静的日的。这种主动消声技术在新建的洛杉矾级潜艇的空调部位和噪声较大的舱室已经获得应用,在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上也己采用。使用证明该技术对舱室空气噪声降噪效果明显。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采用以上安静化措施后,使本艇的噪声大幅度地降低。据报导该级艇的噪声降低了15分贝以上,噪声级达到90~100分贝,这一量级已经低于海洋背景噪声。如果按声传播的指数规律,每下降3~4分贝,声传播距离减少一半,该级艇的辐射噪声量级非常低,将使敌人声纳难以检测到该艇,使该级艇成为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潜艇。同时,该级艇的建成在噪声领域内使美国潜艇又将领先于世界,使“海狼”级潜艇成为21世纪初最具威力的攻击型核潜艇。
http://i0.sinaimg.cn/jc/p/2008-02-07/U2142P27T1D484718F3DT20080207095427.jpg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但价格过于昂贵仅制造三艘
四、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是一级真正的多用途潜艇。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该级艇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增加了武器的种类和装载量,提高了探测能力和自动化程度,是美国迄今为止武器和攻击力量最强大的攻击型核潜艇。
1.武器装备
“海狼”级潜艇的鱼雷发射管数量由洛杉矶级潜艇的4具增加到8具,分左右两排布置在首部,每排从上到下各4具。8管中6管直径为533毫米,2管直径增大到750毫米(也有报导全部改为750毫米直径)。直径增大的目的一是可采用自航方式发射鱼雷,增加发射时的隐蔽性,另一是为今后发射更先进的大型鱼雷等武器留有余地。美海军认为,即使象MK48—5型这样的重型鱼雷,也仅能勉强对付深水中的前苏联A级潜艇。为适应术来的海战,必须研制性能更好、威力更强的新型鱼雷。该级艇为快速装填鱼雷或导弹,在首舱内鱼雷发射管后方配备有两套鱼雷自动装填设备,以便武器发射后能很快地重新装填,做好再次发射准备,提高武器的发射速度。该级艇鱼雷发射管数量成倍增加的原因在于能装载多种类型的武器和提高每个发射管的武器发射率。因为象洛杉矶级潜艇那样仅有4具鱼雷发射管,当发射MK48型线导鱼雷时,出于雷后拖着一条通过发射管的长导线,在导引鱼雷阶段和导线未被收起之前,该发射管不能重新装填鱼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每个鱼雷发射管的潜在发射率,影响了潜艇快速攻击目标的能力。如果潜艇还要同时对付几个目标,发射管装载多种武器,4具发射管显然是不够用的。为了适应短时间内快速攻击多个目标的要求,装备8具鱼雷发射管是非常必要的。鉴于该艇的8具鱼雷发射管具有快速发射能力和首部尺寸有限布置困难,该级艇不装备洛杉矶级潜艇那种垂直导弹发射筒。
由于要装载多种武器,攻击多个目标,而每种武器又要保持一定的基数,海狼级潜艇的武器装载量大幅度的增加。与美国目前的攻击型核潜艇相比,武器数量由24枚增加到5O枚以上,增加了将近一倍。
武器的种类有MK48—5型重型鱼雷,”战斧”巡航导弹, MK60“捕手”型水雷和“西埃姆”型防空导弹等,各种武器的情况如下:
MK48—5(ADCA)型重型鱼雷:该雷的使命既能攻舰又能反潜。该雷足日前洛杉矶级潜艇使用的 M K48—4型鱼雷的改进型。改进后航速、潜深、 声学性能和自导能力均比MK48—4型鱼雷有较大的提高。MK48—5型鱼雷直径为533毫米,长度5.85米,重量1582公斤,航速60行,航程46000米,潜深1200米,战斗部装药100一150公斤,制导方式为线导加主被声自导,由于改进/电子线路,自导系统信息处理具有智能化能力。发动机为热动力斜盘机,主机功率500马力。该雷除在—般海情工作外,还能适应丁恶劣海情、浅水海域和冰层以卜有效地工作,能比较有效地对付前苏联现投潜艇。
“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该型导弹既可用于攻击海上航行目标,又可用于对陆上目标进行常规攻击或核攻击,具有战术和战略两种作战能力。该导弹长6.2米,直径0.5米,翼展3.2米,重量1224公斤,飞行高度15一100米,速度0.7马赫。反舰导弹射程为46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对陆攻击导弹放大射程250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或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制导方式为惯性或地形匹配加末端GPS导航精确定位自导,圆概率误差为10米。
“海长矛”反潜导弹:该导弹的主要使命是反潜,是美国80年代初发展的用于代替“萨布洛克”反潜导弹的一种新型导弹。该弹长6.1米,直径533毫米‘,射程100公里,发动机用固体燃料,战斗部为M K50型轻型反潜鱼雷。该型导弹发射后按—定角度飞出水面,然后在空中飞行,采用惯性制导导向目标,到达目标点后再进入水中,MK50型轻型鱼雷开启自导装置,转入主被动卢自导进行圆周搜索,捕捉日标后自动攻击目标。
MK50型轻型鱼雷:该雷为美国最新一代轻型鱼雷,是MK46型的换代产品,主要用于攻击前苏联潜艇。该雷长3.1米,直径324毫米,重量300公斤,航速为6O节,航程20000米,航深900米,战斗部装药为60公斤,定向爆炸,动力装置为闭式循环发动机,功率160马力,制导方式为主被动少自导,具有软强的抗干扰能力。该雷在航速、潜深、命中中和杀伤威力等性能方面均比MK46型反潜鱼宙有显著提高,并于1990年投入批量生产。
“鱼叉”巡航导弹:该型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船,是美国核潜艇普遍装备的一种导弹。该弹长4.58米,直径324毫米,翼展910毫米,重量667公斤,速度0.85马赫,射程 l10一130公里,巡航高度15米,末段攻击高度2—5米,战斗部装药227公斤,动力装置为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固体助推器,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加主动雷达末段制导雷。
MK60型深水水雷:该型水雷长3.68米,直径533毫米,重量908公斤,战斗部为MK46型反潜鱼雷,战斗部装药40公斤。该型水雷布放后,雷锚上装有声引信,作用半径为1000米,当声引信发现目标后,可自动释放鱼雷,鱼雷的自导装置开启导向目标。该级艇还可布放MK65型航弹水雷。
“西埃姆”型防空导弹:该型导弹是美国8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的一种水下发射的自卫式近程防空导弹,主要用于对付反潜飞机;该型导弹长2.54米,直径145毫米,重量67.5公斤,采用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导引,装有高能炸药的破片杀伤式战斗部,近炸引信,最大速度为超音速,动力装置为二级固体发动机。
http://i3.sinaimg.cn/jc/p/2008-02-07/U2142P27T1D484720F3DT20080207095430.jpg
首艘海狼级核攻击潜艇海狼号正在战备巡逻
2.电子设备
“海狼”级潜艇装备了美国最先进的新型AN/BCY—2型综合作战系统,从而使其战斗性能超过以往任何攻击型潜艇。美海军近年下大气力,研制一种先进的潜艇作战系统(简称SUBACS)。1989年,SUBACS—A型已研制成功,首装在“洛杉矶”级SSN751“圣胡安”号潜艇上,称为AN/BCY一1型作战系统,使该艇的作战能力显著提高。AN/BCY一2型( SUBACS—B型)是AN/BCY一1型的改进和发展。主要的改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装备了新型的拖曳细线基阵和被动保角阵列,使声纳的探测距离成几倍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潜艇的探测能力。二是增加了集中信息管理系统,使艇上各种探测设备和通信手段所获得的信息能迅速的得到综合处理和分析,为武器的使用提供了方便条件。三是改善了操作功能,显控台、标图系统、操作系统、水声电子对抗系统和外部通信系统均得到改进,使潜艇由目前的人工或有限的计算机控制改为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制,从而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提高了武器发射能力。第四是提高了可靠性和生存能力。 AN/BCY—2型综合作战系统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声学系统、控制系统和卢对抗、电于系统,并将探测、识别、跟踪、分析、传递、决策、执行等任务融为一体,通过总线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连。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另一台计算机可自动执行该机任务,增强了生命力。第五是装备了冰下声纳和导航系统,提高了该艇的冰下作战能力。所以AN/BCY一2型综合作战系统与AN/BCY—l型系统相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改善了火力控制能力,因此作战能力明显提高。
AN/BCY一2型综合作战系统主要由声纳子系统和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声纳子系统由AN/BQQ一5型主被动综合声纳、TB—16被动拖曳基阵声纳和TB一23型细线基阵拖曳声纳、被动保角阵声纳、AN/BQQ—15型冰下探测声纳、探雷避雷声纳及增强积木式的声信号处理装置等组成。作战指挥和武器控制于系统由显控台、操作板、标图系统、武器发射控制设备、卢对抗和电子战系统等部分组成。
AN/BCY一2型综合作战系统的硬件由 UYK一44型通用数字计算机、高分辨率显示器、高速度集成电路、光纤总线、接口设备等新一代的尤器件和先进设备组成。该系统之所以先进,更在于它有一套内容十分丰富和先进的应用软件,这套软件将艇上的各种音响及电磁探测装置和各种通讯手段综合为一体,迅速分析捕获到的各种信息情报,并及时向指挥员提供决策依据,需要攻击时及时向指挥员提出应使用的武器和数量,需要防御时则向指挥员提供对抗措施和本艇的机动方案,实时显示战场态势和数据,并提供平时艇员的训练功能等。因此,该软件系统十分复杂,程序量高达3200万条指令,其中200多万条使用新的ADA语言编制,完成达一软件需要800人年,由于美国工程技术人员紧张,所以AN/BCY一2综合作战系统的软件工程至今没有完成,目前已成为海狼级潜艇建造进度的关键问题。
http://i2.sinaimg.cn/jc/p/2008-02-07/U2142P27T1D484721F3DT20080207095432.jpg
海狼级核攻击潜艇吉米-卡特号停泊军港
五、发展演变
“海狼”级潜艇可执行反潜、攻舰、对岸攻击、布雷和为航母编队护航等项任务,是一级多用途的、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最初开始时美海军极力坚持要继续建造海狼级潜艇,直到保持29艘的规模为止。但该艇的高技术也无可避免的导致高造价,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
在冷战结束后,东西方的僵持已不复存在,各国都在逐年削减军费开支,而“海狼”单艇的造价已已高达二十多亿美元,如按预期目标完成20多艘艇的建造,那耗费将是巨大的,后经多方决定,“海狼”级一共将造三艘,而发展相对来说价格低、模块式结构,通用性的“弗吉尼亚”级多用途核潜艇,而这级核潜艇也将运用到“海狼”级上的成熟先技术,以适应未来时局的需要。
由于未来美国海军在沿岸对陆地上进行作战的机会大增,除了火力投射之外还有侦察、特种任务、水雷作战等需求,近岸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潜伏危机也更为明显,美国海军遂在1999年决定变更第三艘“海狼”级潜艇“吉米·卡特”号的部分设计,额外插入一段30米长的舰体模块,以容纳特种部队相关设施以及更多的武器模块与遥控载具以及若干制导武器,例如供舰上的特战人员使用的新一代先进海豹系统(Advanced SEAL Delivery System,ASDS)以及美国海军正在开发的几种潜艇无人遥控载具等等,如无人飞行载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以及无人水下载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等,功能较前两艘姊妹舰更为广泛,但预定下水期程也从最初的2001年延后至2004年6月,同年9月移交美国海军,2005年2月19日正式服役。由于设计变更以及通货膨胀,吉米·卡特号的造价高达32亿美元,较前两艘海狼级的24亿又大幅攀升。
最后一艘“海狼”级潜舰“吉米·卡特”号除了设计变更之外,也可能会就不足的部分,提升至与“弗吉尼亚”级相当的水平。而率先服役的“海狼”号在日后回厂大修时,也可能会进行类似的改良,毕竟要为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海狼”进行性能提升是相当容易的。此外,为了由海向陆的战略需要,未来“海狼”级也可能会配备发展中的先进对地攻击(ALAM)导弹。
http://mil.eastday.com/m/20080204/images/02604806.JPG
进行消磁作业的美国海军第二艘海狼级“康涅狄格”号核攻击潜艇
http://info.cndsi.com/upload/images/20071201/1196480502257.jpg
美国海军第二艘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SSN-22“康涅狄克”号
http://news.sanxia.net.cn/upimg/071119/11954H01X30321J.jpg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攻击潜艇SSN-23号
http://pic.anhuinews.com/0/01/14/58/1145883_937984.jpg
美国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
http://pic.anhuinews.com/0/01/15/49/1154993_563052.jpg
海试中的美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080417/001372d8a1370970ffb404.jpg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潜艇群在北极活动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612/04/F2006120410403000551.jpg
停放在干船坞中的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攻击潜艇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11%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12%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4%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3%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2%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1%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7%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6%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8%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9%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05%5B1%5D.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10/39/70//pic_lib/wm/10%5B1%5D.jpg
中国元级新潜艇[7P]
http://img1.qq.com/news/pics/8548/8548718.jpghttp://img1.qq.com/news/pics/8548/8548720.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48/8548721.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06/8506519.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06/8506520.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06/8506521.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06/8506522.jpg
解放军095级核潜艇曝光[4P]
http://img1.qq.com/news/pics/8584/8584014.jpghttp://img1.qq.com/news/pics/8584/8584015.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84/8584016.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584/8584018.jpg
解放军潜艇[13P]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5/8285275.jpghttp://img1.qq.com/news/pics/8285/8285278.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5/8285279.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5/8285280.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7625/7625253.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7625/7625255.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7625/7625257.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7625/7625256.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79.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81.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82.jpg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84.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85.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8283/8283286.jpg
红色海洋守护者------苏联海军潜艇全集[126P]
由于战略思想上的差异,苏联海军没有走上和美国一样的航母之路,而是发展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在幽深的大洋之下默默地保卫着曾经的红色帝国。时过境迁,一艘艘曾经叱咤风云的潜艇如今已经面临退役封存的状况,然而,就在这斑驳的锈迹中,依旧闪耀着绚目的余辉~~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ECHO I,也称E级I型.水下排水量5500吨,水下航速25节,艇长110米,编制约75人.该艇使用两座压水反应堆为动力,25000马力,推动2扇5叶螺旋桨.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05.jpg
659 型.武器包括6枚SS-N-3导弹,6具533鱼雷发射管和4具406鱼雷发射管.苏联60年代共造659型核潜艇5艘,由于美苏间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65-1969年间全部改装为659T型攻击核潜艇,1990年退役.1981年8月21日,K-122艇发生反应堆事故,之后退役.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11.jpg
659 型潜艇改型675型,北约称ECHO II或E级II型,于1962-68年入役.艇身加长5米,排水量增加500吨.可载8枚SS-N-3或SS-N-12导弹.乘员增加至90人,而659 型原型艇载75人.此外还更换了艇载武器的制导系统.苏联共建造659型潜艇系列改型675型潜艇29艘,除五艘659型原型以外,其余均为改型675型及其衍生型号.其中K-31,K-116,K192艇曾发生过反应堆事故.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18.jpg
\\\"675型\\\"潜艇.1980年,该型潜艇领艇K-10号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同中国海军的一艘潜艇相撞.
675型核潜艇是苏联第一代核潜艇的佼佼者,从1961年到1973年,苏联共建造了29艘.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28.jpg
\\\"675型\\\"潜艇 - K-22艇1976年在地中海同美海军护卫舰\\\"VOGE\\\"相撞.该艇1993年升级为\\\"675MK型\\\",加装了卫星瞄准系统.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43.jpg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24/0002491293.jpg
675型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51.jpg
\\\"675型\\\"潜艇中期改型\\\"675MK型\\\".加装了卫星瞄准系统.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58.jpg
661 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苏联代号\\\"鯷鱼\\\",北约代号\\\"Papa\\\",是著名的705型攻击核潜艇的前身,装备了10具P-120(SS-N-9)导弹.1970 年美国人惊奇地发现苏联即将部署的705型潜艇45节的航速和2000-2500英尺的工作深度大大超过了之前的任何潜艇.705型采用了高能量密度的液态金属反应堆和轻质高强度的钛耐压壳体.作为705型的“爸爸”(Papa),661型采用了类似设计,K-162艇在试验中创造了44.7节的潜艇速度世界记录,但这造成了顶部设备的严重损坏.高速的代价是其巨大的噪音和高昂的建造费用.苏联只建造了1艘661型(K-162艇,后更名为K-222)和 6艘705型,之后转而研发更“传统”一些的型号.661型现在是俄罗斯海军的封存装备.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6/12/17/0002452266.jpg